元宵节总是伴随着合家团聚,伴随着幸福的声音。而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元宵节有着各种各样的传统和风俗。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各地在元宵节的各种风俗。
元宵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饱蘸着中华儿女的浓厚情感,形成了一股文明赓续的文化清流,寄托了国人不尽的情怀。元宵节,人们赏月、观灯、猜谜,青年人“人约黄昏后”,勾勒出一幅和谐幸福快乐的美丽图画。
元宵文化积极向上,富有健康的生活情趣。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将元宵的盛况和游人的兴致表现得淋漓尽致。就生活而言,需要娱乐,但娱乐也有许多种,如麻将、扑克等略带赌博性质的娱乐,或许只能称为“愚乐”。而元宵节的娱乐,赏月、观灯、猜谜,以及青年人相约,不仅充满人情的味道,而且满是健康的味道,我们必须奋力守护。
有人认为,元宵文化“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处处体现着中国的特色,此说法有一定道理。无论从“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色彩,离不开一个“灯”字,点明一个“月”字,突出一个“闹”字,表现一个“乐”字,给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相传,当年年轻的王安石赴京赶考,正好在元宵节路过一地,见一马姓大户人家,高挂走马灯,灯悬一联,征对招亲。上联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想不出下联,便默记于心。到了汴京,顺利闯过诗、赋、策论三大考关,在最后一关面试时,主考官指着衙前的飞虎旗,出了一个对联的下联:“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要求对上联。王安石看到这个下联的样式,就马上想到了元宵节招亲的那个上联,因而开口就把招亲的那半副联对了出来。考官一听大喜,频频颔首称许。
王安石归乡路过马家时,见招亲联依旧无人对出,便以面试的出联回对,因而被招为快婿。一对新人拜天地时,又传来进士及第的喜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欣喜不已的王安石,立即在红纸上挥笔写下连体的“囍”字,贴在门上。据说这便是双喜的由来呢。
虽说这样解释中国的“囍”难免有些牵强,然而,历史的一些巧遇正好圆满了中国人的创造力。现在中国人每每遇到大喜的日子就会写些“囍”字作头彩,特别是新婚燕尔的新房以及家园,在结婚这天万不可没有这个“囍”。在元宵节里的灯笼上,人们都喜欢剪写“囍”字贴在上面,用以烘托喜庆和预示吉祥。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其实古人的这些诗句用在现在国人的元宵节上才是最贴切的。现在的元宵节不仅真正的笙歌春如潮,灯火不夜天,并且形式之下,内容才真正的是和平盛世亮笙歌。但愿“囍”赋予中国人的喜庆和幸福成为王安石想象不到的那个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