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25—55公分,雄性头部有鸡冠状突起,且其周围还有大型棘状鳞片并列。此外,背部中央也有极为发达的背帆,位于喉部及腹部上的鳞片,则十分平滑,尾部具窄幅的黑色带状条纹。适 温 摄氏26-30度一般来说,产于亚洲的蜥蜴类在宠物市场上的知名度都比较低,不过有一类产于东南亚的蜥蜴却日渐兴盛,那就是冠蜥属Gonocephalus的攀蜥类.攀蜥的特征是日行性具有棘鬣和喉垂,与鬣蜥很类似,但是在体型上却小很多,而且几乎都在树上活动.台湾也有攀蜥分布如斯文豪氏攀蜥,黄口攀蜥等都很常见.而冠蜥属的攀蜥则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总共涵盖了17个种类,族群很庞大,体色变化也很多,其中当然是以火冠蜥G. grandis受欢迎程度最高,另外两个较受欢迎的种类就是变色龙冠蜥G. chamaeleontinus和贝尔冠蜥G. bellii.火冠蜥通常栖息在河岸边的大树上或是树丛中,食性偏向于虫食性,一般昆虫如蟋蟀、飞蛾、蚱蜢、面包虫甚至乳鼠等都可以做为主食。需要含紫外线的灯光,饮水也要供应充足。人工饲养的话,需要的适应期比较短,体格也很强健,不会有拒食的问题,因此火冠蜥是一种非常不错宠物蜥蜴。
一般2-3cm幼体100-200可以轻松入手,10cm以上成体则通常在700-900元浮动。火冠蜥通常栖息在河岸边的大树上或是树丛中,在人工饲养时要以高度为主的树栖环境,布置较粗的枝干供它们攀爬。底材可以单独使用无菌土、枯叶、树皮屑或是混合使用。野生的火冠蜥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像蟋蟀、飞蛾、蚱蜢等均会摄食,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火冠蜥食物主要以面包虫、乳鼠为主,另外也要适时的补充钙质。飞蜥科的蜥蜴一般都有相当大的头,很长的脚及尾巴。尾巴通常不易断,也不会自割和再生。身体全长约在12公分~110公分之间。全身均覆满小鳞片。这些小鳞片一般均有棱,而且在小鳞片间会有一些刺状或脊状突起的鳞片。瞳孔圆形。舌头厚且短,前端完整或有微缺。绝大多数的种类均是卵生。主要都以昆虫为食。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而极少数专吃植物(均是大型的种类)。雄性的个体一般均有自己的领域。对入侵者,雄性个体都会以独特的韵律作「伏地挺身」或「点头」的动作。
火冠蜥是冠蜥属中体型最大,攻击性最强的一种,所以只能单独一对饲养.它们通常栖息在河岸边的大树上或是树丛中,在饲养时要以高度为主的树栖环境,布置较粗的枝干供它们攀爬,底材可以单独使用无菌土,枯叶,树皮屑或是混合使用.湿度要保持在50%以上虽说市面上大部份是野生个体,但是在人工环境中适应期比较短,体格也很强健,比较不会有拒食的问题.它们都属于虫食性,一般昆虫如蟋蟀,飞蛾,蚱蜢,面包虫甚至乳鼠等都可以做为主食,需要含紫外线的灯光,饮水也要供应充足,火冠蜥的雌雄辨别容易,雄性脊鬣和喉垂都较大,体色是蓝色和绿色为主,雌性脊鬣和喉垂则较小,体色以棕色为主.多数的冠蜥都是雌雄异色,所以在分辨上都不困难.交配后雌性通常产下2-6颗软质蛋掩埋在枝干下的土中,孵育温度以22-25度较理想,大约75-90天就可以孵化.幼体长8-10公分,最好单独饲养,以小蟋蟀为主食.
火冠蜥属于飞蜥科,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栖息于濒水雨林区。 火冠蜥是冠蜥属中体型最大、攻击性最强的一种,所以只能单独一对饲养。说到这里,相信很多爬宠爱好者对这种蜥蜴已经好奇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看看吧。飞蜥栖于旧大陆大部分地区的热带雨林及山地森林,以及荒漠、乾草原等处,但最多见于澳大利亚、南亚和非洲。地栖或树栖。飞蜥科(Agamidae)广泛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以外的非洲、南亚及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约有300多种。身体宽阔、头比例较大。鳞片粗糙并具棘突。舌厚且富肉质。尾巴不会自动脱落。全世界飞蜥科有300多种,分隶于34属。它们广泛分布在旧大陆地区(欧洲、亚洲和非洲以及大洋洲地区。其栖息环境包括:沙漠、树林、热带雨林等等。飞蜥科的蜥蜴一般都有相当大的头,很长的脚及尾巴。尾巴通常不易断,也不会自割和再生。身体全长约在12公分~110公分之间。全身均覆满小鳞片。这些小鳞片一般均有棱,而且在小鳞片间会有一些刺状或脊状突起的鳞片。瞳孔圆形。舌头厚且短,前端完整或有微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