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线蓝尾石龙子,这种的外貌在国内倒是不会引起什么混淆,纯属画蛇添足,它本来的名字就叫四线石龙子。加了“蓝尾”之后反倒对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 这个概念产生影响。这种是国内唯一一种尾部终生蓝色不会退去的石龙子,不过老熟个体背上的线还是会退掉的,即使是断尾了,再生,尾巴还是蓝色的。蓝尾石龙子,一个令人纠结的名字。虽然本身命名的由来的确是因为蓝色的尾巴,但是一旦命名之后,“蓝尾石龙子”就是一个专有名词了,并不是一个定语+名词的短语,而是本身成为一个名词。以大陆的分类命名情况,蓝尾石龙子仅仅特指Eumeces elegans 这个物种,并非是泛指“尾巴蓝色的石龙子”。这样的命名方式其实在动物命名中很常见,比如羽角锥头螳和绿瘦蛇等等,“羽角”是所有雄性锥头螳的特征,但是羽角锥头螳仅仅特指Empusa pennicornis ;瘦蛇属里也有其他种也是绿色的,但是绿瘦蛇,仅仅特指Ahaetulla prasina 这个物种。
常见的有两种,分别是背上具 在杭州临安西径山发现的五线石龙子有五条黄色条纹的五线石龙子(俗名)和四条黄色条纹的四线石龙子(俗名),还有些特别地区如秦岭还有新的亚种被不断的发现。 目前下图的石龙子为常见的五线石龙子(照片摄于杭州),图片为其幼体,当其发育为成体时,尾巴的颜色会褪色,不会像幼体时呈现出的明亮的蓝色,有些甚至会完全消失。目前发现的只有四线石龙子(见上图)可以保持一直到成体都尾部都具有明亮的蓝色。目前的价格大约在50--200元之间。就是爬友口中所谓的南五线蓝尾石龙子。但是太多人习惯了见到尾巴蓝色的石龙子就叫蓝尾石龙子的叫法,又根据背上的线的条数叫做X线蓝尾石龙子,其实这是很不科学的叫法,看完这帖子或许就能感受到。外貌特征符合“蓝尾石龙子”或者“X线蓝尾石龙子”的蜥蜴其实种类不少,有些是和本尊Eumeces elegans 同属的种类,有些是是石龙子科其他属的种类,还有的甚至不是石龙子科的种类。
食物可以选择蟋蟀,玉米虫或者樱桃红蟑螂,这里提一下,不要喂大体形的饲料生物,小樱桃红蟑螂和小蟋蟀是比较好的选择。建议每周补充一次钙粉和维生素,沾在食物上即可。四线石龙子饲养相对比较简单,提供一个相当于体长2.5~3倍的饲养空间,3~8cm的椰土等无毒松软的垫材,保持20~30度的温度70%~80%的湿度,注意通风,要有日照,或者用UVB替代,每天尽量保持至少一小时的照明。提供一个可以供它泡澡的水盆。石龙子喜欢钻土,不要有复杂的造景,不然你是白费工夫。原石龙子属Eumeces 在有的分类系统里拆分成了几个新属,原属只剩4种(分属后又命名1个新物种,目前有5种,均分布西亚及北非地区,其中有史氏石龙子,即市场上所谓的“橙点石龙子”,及其近缘种阿尔及利亚石龙子),而国内的种类和一些下文说的国外种类都分到新属Plestiodon 中去了,不过这个分类变动并非很普及,故帖子的学名还是用Eumeces 作为属名。
四线石龙子(学名:Eumeces quadrilineatus)为石龙子科石龙子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泰国、柬埔寨、越南中文学名:四线石龙子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广东、海南、香港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香港。食物可以选择蟋蟀,玉米虫或者樱桃红蟑螂,这里提一下,四线的嘴比较小,不要喂大体形的饲料生物,小樱桃红蟑螂和小蟋蟀是比较好的选择。建议每周补充一次钙粉和维生素,沾在食物上即可。成体公石龙子为了领域与繁殖权可能会打架,试图咬下对方的尾巴,所以成体公四线石龙子最好不要混养在一起,相信你是不愿意看见它失去那漂亮蓝尾巴的。雌石龙子大约会产下4颗卵,卵的孵化期大约是1个月。孵化温度最好在26~28度,保持80%的湿度并防止积水淹死卵。四线石龙子最明显的特征是它那蓝尾巴,它们会经常把尾巴卷起来,看起来像蛇或者是泥鳅,四线石龙子的背部主要是以灰色为主,身上有明显的白线条。四线石龙子的饲养难度不大,可以喂食蟋蟀、玉米虫或者是蟑螂等,要注意的是最好是不要混养四线石龙子,它们会为了领域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