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背无对称排列的大鳞,具眶后棘,短,不及眼径之半。头背深棕灰色,其正中有一菱形棕黑色班,体侧浅黄绿色,尾背有13-14个棕黑色横班,四肢散步少数粉红色的圆斑。全长200毫米,尾长约于头体长的一倍半。躯干侧扁;背鳞大小不一,间有大鳞。腹鳞大于背鳞,每一腹鳞具强棱;后肢较长,贴体前伸达吻眼之间。眼后棘短,其长约为眼径的一半。体背具黑褐色斑纹,四肢亦具黑褐色横纹,尾背有黑色横斑。常栖息于海拔740~1000米山区,活动在树上、灌丛下、落叶间或溪边,爬行迅速。头体长62—100毫米,尾长111—167毫米。吻凌及上睫嵴明显;眶后棘、颈侧棘的长度不到眼径的一半;躯干侧扁,颈鬣发达,与背鬣不连续,呈锯齿状;常有喉囊及肩褶;鼓膜裸露;背鳞不一致,大棱鳞分散排列,腹鳞较大,明显起棱,尾细长,基部膨大。四肢背面棱鳞较大,指、趾均有爪。雄性后肢前伸时趾端达吻、眼之间,雌者仅达鼓膜与眼之间。背面棕黑色,前背正中有一个菱形棕黑色斑;体侧及四肢浅绿色,四肢上有黄色斑;上、下唇缘橘红色;尾部有棕黑色及浅绿黄色相间之环纹。
丽棘蜥是比较好看的国产蜥蜴,价格50到80元之间,60元是比较多见的价格。丽棘蜥具有一定变色能力,在呈现绿色的时候相当好看,那么怎么才能挑到一只健康的丽棘蜥呢?1.精神状态良好,眼睛有神,四肢有力,体格健壮,主动进食;2.身体无伤残,全身鳞片无破损,尾部无断裂痕迹,四肢爪尖完整。3.颜色艳丽,皮肤纹路清晰。与其他冠蜥不同的是,芒腹冠蜥主要生活在海滩沿岸到海拔1200米范围内,还会游泳和潜水,可以潜藏在水底。在野外,他们主要在早上活动与觅食,下午你很少会看见他们,并且他们也不是很喜欢呆在树上,反而更喜欢呆在地面上,只有遇到危险或是受到恐慌时他们才会爬到树上,或跳进水里,所以在日常饲养中无需放太多的树枝与藤蔓。芒腹冠蜥的发情期通常在3-9月之间,雄性以点头的方式向雌性示爱,并且雄性身上的竖向条纹会变的非常鲜艳,以便吸引雌性。怀孕的雌性芒腹冠蜥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会产下4-18枚卵,是多产蜥蜴。
缸的长度必须超过蜥蜴的长度两倍,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铺垫,放块沉木或石块供其栖息,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晒过为佳,供其饮水与洗澡。放养可以在屋中或阳台,放一水盆或每两天给它洗一次温水澡即可。食物以面包虫为主,1至2天喂一次,一次可吃6条虫。有条件的可以捉些蟋蟀来改善伙食,偶尔喂一些生菜或苹果可提高其体质。蜥蜴都是变温动物,一定要注意温差不要太大,温度在10至30摄氏度为佳,否则蜥蜴极易死亡或生病。蜥蜴尾易断,不要用力拽其尾。芒腹冠蜥是标准的热带雨林动物,需要高温多湿的环境,这就需要专业的加温加湿设备。芒腹冠蜥同其他冠蜥一样,在遇到危险时也会在水面上奔跑或潜入水下,所以饲养时箱子里要有一个大点的水盆,他们也同绿双冠一样时常在树枝上或是岩石上晃动着脑袋,笼内的树枝和藤蔓不用太多但是也必不可少。至于食物可参考绿双冠的食物,可喂食蟋蟀、杜比亚、大麦虫、乳鼠及小鱼等等。
丽棘蜥(学名: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为鬣蜥科棘蜥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东、福建、贵州、海南、广西、江西等地,主要生活于400-1200米山区林下以及活动于路旁、溪边、灌丛下及林下落叶处。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400至12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中国分布: 贵州、云南、江西、福建、广西、海南、广东。世界分布: 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芒腹冠蜥成年全长60-70公分,也有可达80公分左右的个体,但是据资料显示曾发现一只最小的成体芒腹冠蜥只有5公分左右。它们体色以暗茶色为主,身体体侧上有一条明亮的纵向条纹,不过随着他们的成长这种竖向条纹的颜色会越来越淡。芒腹冠蜥顾名思义,他们的腹部和喉部都是橙色或是褐色的,芒腹冠蜥在雌雄辨别上和绿双冠一样,雄性头上有一片鸡冠状突起十分发达,有背鳍,尾鳍(尾鳍非常不明显),而雌性就不具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