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草药。半夏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此外,半夏善燥湿降逆止呕,又性温兼散寒,主治胃寒及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若治疗其他原因所致的呕恶,当据情配伍它药。
还有,半夏又善治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痰湿中阻之胸脘痞闷,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之梅核气,如半夏厚朴汤。若痰热互结之心下痞,如小陷胸汤 。还可治痰湿凝滞经络或肌肉所致的瘿瘤痰核及痈疽肿毒,未化脓者,可单用生品为末,醋调外敷。
最后,半夏和胃之功,治疗胃不和卧不安,与秫米合用,如半夏秫米汤;取本品行湿润燥之功,治疗老人火衰便秘,与硫黄合用,如半硫丸。
半夏是天南星科的一类植物,又名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等。半夏是一种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服少量可使口舌麻木,多量则烧痛肿胀、不能发声、流涎、呕吐、全身麻木、呼吸迟缓而不整、痉挛、呼吸困难,最后麻痹而死。甚至有因服生半夏多量而永久失音者。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的水半夏和旱半夏。旱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繁殖力强,能耐寒,不耐干旱,忌烈日暴晒,半夏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生长在沙质壤士,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半夏,前茬以豆科和玉米为宜,忌黏重土壤。
半夏的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黏液质、多种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β-谷甾醇、胆碱、胡萝卜甙、3, 4-二羟基苯甲醛。亦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在半夏中离析得棕榈酸、硬脂酸、油酸、α-亚麻酸、β-亚麻酸、左旋盐酸麻黄碱以及鸟氨酸、瓜氨酸、γ-氨基丁酸等氨基酸。半夏嫩芽含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甙。
一般在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一般炮制后用,方法有:生半夏即拣去杂质,筛去灰屑;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半夏曲等等。
要想选购到货真价实的半夏,那就需要我们对半夏的一些特点有所了解。
半夏的块茎呈类球形,有的销偏斜,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的根痕;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香而刺喉 。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定者为佳。
为了看得更加仔细,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半夏的横切面。沙州社仁薄壁细胞会淀粉拉较少,渐次向内含淀粉植渐多,薄杜州沙小散有椭圆形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0-144μm。维管束纵横散列。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半圆形或钝多角形,直径4-30μm,脐点裂颖状、点状或星状;复粒以2-4粒为多见,偶有至8分粒的。
半夏的粉末是类白色的。淀粉粒单粒类球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脐点短缝状、点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陷约可见;复粒由2-8分粒组成。草酸钙针晶随处散在,或成束存在于椭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长20-144μm。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0-38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