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乌龟(学名:Chinemys nigricans),英文名:Red-necked Pond Turtle,俗名别名彩龟、黑颈彩龟、泥龟、三线龟、西瓜龟、广东草龟,属水栖龟类, 为乌龟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越南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广西等地,主要生活于丘陵、山区的溪流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广东广州,茂名等珠三角地区。
该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成龟背甲黑色(幼龟背甲略呈棕黑色),呈长方形,中央嵴棱明显。腹甲黑色,每块盾片边缘均有黑色斑块。头部大且宽;吻钝,头部黑色,侧面有黄绿色条纹(幼体头部侧面或颈部为橘红色)。四肢黑色无条纹,指、趾间具蹼。尾黑色且短。雌龟体型较大,尾较短且小,泄殖腔孔距背甲后部边缘较近。雄龟体型较小,尾根部粗且较长且粗,泄殖腔孔距背甲后部边缘较远
黑颈乌龟是我国特有的品种,黑颈乌龟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味道,所以当地人也称其为臭龟,长久以来这是一种无人饲养的龟种,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吃龟,所以黑颈乌龟的药用价格被搬上台面,导致其价格上涨,野生资源开始匮乏。
食物属性:黑颈乌龟偏向杂食性,食物包括昆虫、螺类、小鱼、水生植物等。黑颈乌龟的食物主要有鱼、虾、蚯蚓、黄粉虫、螺、蚌、动物内脏等;
饲养温度:黑颈乌龟喜暖怕寒,不能长时间(3个月以上)生活于低温(温度低于15℃)环境中。适宜温度为25℃,环境温度在18℃左右时冬眠;
繁殖方式:黑颈乌龟每次产卵2枚,卵长径51毫米,短径27毫米。卵重不详。
黑颈乌龟是典型的杂食性动物,但是在饲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黑颈乌龟更偏好吃一些肉类食物,这是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水质的保护,避免发生一些肠道疾病。
一、黑颈乌龟的饮食要点
黑颈乌龟的幼体会迅速食用所提供的食物。为避免过度喂食,推荐每1至2天喂食一次。龟苗食性很杂,食用昆虫与融解的冰冻乳鼠,也会食用部分绿叶蔬菜。随着年龄的增长,食物中植物的比重会逐步增加。许多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商业用龟粮都是黑颈乌龟幼体理想的食物。钙质补充对维持黑颈乌龟的健康至关重要。钙粉可以撒在所有食物上。如果没有使用商业用龟粮,还应当使用多种维生素添加剂以保持良好的脂肪新陈代谢。
二、黑颈乌龟的肠炎治疗
黑颈乌龟的肠炎多由于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导致肠道细菌性感染而发病。症状为病龟的头常左右环顾,粪便粘稠带血红,并极腥臭。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治疗方法:每天多次换水和投喂新鲜饵料:肌肉注射金霉素或氯霉素,每只病龟每次0.5毫升,体重0.5千克以上的大龟注射量可加大至1毫升,连续3天。并在饵料中加少量氯霉素或痢特灵喂服。
野生黑颈龟主要分布于越南和我国广东、广西
现在很多人将饲养黑颈乌龟作为一种赚钱的手段,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不仅保护了野生资源,也扩大了黑颈乌龟的数量,但是要注意掌握黑颈乌龟的饲养要点,以免造成龟的死亡。
一、黑颈乌龟的保护状态
由于农贸市场日益开放兴旺,中国两广地区又有喜食野生动物习惯,故对黑颈乌龟的捕捉食用日趋严重,导致大量捕杀,本已不多的种群,逐渐衰亡。
本种系中国特有种类,且分布区较窄,如不加以保护前景堪忧。驯养繁殖状况尚未见驯养繁殖的报道。仅见广西柳州市动物园饲养有几十只。1964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在海南岛海口市获得一只雌性个体,曾产卵2枚。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二、黑颈乌龟的疾病控制
稚龟经过培育成30~50g之后,进入幼龟阶段。此时,尽管稚龟发病高峰以及危险期已过,但养殖技术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忽视幼龟培育管理,不仅生长受阻,而且易导致多发病。
要针对幼龟的营养需求进行内调控,并对幼龟在温室养殖中的生态环境进行外调控。紧紧抓住“消毒、防病、营养、促长”等关键饲养管理技术,提高成活率和生长率。
三、黑颈乌龟的越冬管理
将他们埋在潮湿的沙子中,注意保证沙子的较大湿度。对冬眠的水龟也要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虚弱的龟或生病的龟可以提高饲养温度,不让他们冬眠,他们没有充足的脂肪以供在冬眠期间消耗。
在冬眠之前的一周就停止喂食,并用温水浸泡,否则冬眠期食物和粪便在体内的淤积易造成肠胃炎。一定要保证较大的湿度,否则会缺水而死。在冬眠时的环境温度也不能降到5℃以下,否则会因过度受冻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