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鸟(Bombycillagarrulus)又称十二黄,是因其十二根尾羽的尖端都为黄色而得名,在中国迁徙季节见于各地,为冬候鸟,在冬季于中国华北地区常可以见到,它筑巢在树上,巢成碗状,以细松树枝、苔藓、掺杂枯草为原料,巢里铺垫着柔软的兽毛、鸟羽。每天产一枚卵,连产四至六个,随即开始抱卵,幼雏经过十四天的哺育,就离巢营独立生活。
主要栖息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中,秋冬季非繁殖期多出现于杨桦次生阔叶林、人工松树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带,有时甚至出现在果园、城市公园等人类居住环境的树上。
太平鸟有2个亚种,中国有1个亚种(普通亚种) 。太平鸟为中国的旅鸟及冬候鸟,集结成大群在辽宁以南西至新疆、南至福建、台湾的广大地区越冬。秋季迁来的时间较晚,为各种旅鸟的后队;一般最早为11月初,迟来者可在次年1月,个别年份可在9月中旬出现。种群数量在不同年份之间有显着波动,每年4月下旬离开越冬地北上。
太平鸟属于耐寒不耐热的鸟类,如果是饲养在南方的太平鸟,在炎热的夏天应特别注意护理工作,太平鸟的排粪量比较大,因此要及时处理掉,最重要的是,该鸟有从粪便中找食的习性,这对鸟体健康有极大危害。饲养时应特别注意。
太平鸟性惰温和,不太怕人。春季秦皇岛市城乡都可见太平鸟群。太平鸟之鸟笼里要有食盆、沙盆,让小太平鸟啄食细沙,有助太平鸟的肠胃消化食物。
夏季要注意给太平鸟防暑,可每天供给一次水浴,保持体羽和趾的清洁,笼子要挂在阴凉处。夏天饲料改用绿豆粉和鸭蛋,可以帮助消暑去热。太平鸟并不需每天带出去遛鸟,有时间时可以带它到野外或公园的林间散步即可,遛鸟时让鸟尽情鸣叫,使太平鸟鸟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可把太平鸟放入澡笼之中後,浸入水盆内,水深以淹过鸟腿弯或跟鸟腹羽接触水面为标准。冬季的水温应保持二十℃~二十二℃。太平鸟浴後把鸟笼挂在向阳避风处,使羽毛尽快干燥。
太平鸟耐寒能力强,但夏天怕热,尤是在南方,应特别注意夏季的护理,注意卫生,笼具要保持清洁,饲料新鲜,饮水卫生。要注意防暑、通风,把笼挂在通风阴凉处,而不能让太阳晒。最好改用绿豆粉与鸭蛋配制的混合饲料,以帮助消暑。
对第一次想要饲养小太平鸟的人,请放心,此种小太平鸟的饲养并不难。小太平鸟生鸟可用画眉鸟之鸟笼,或八哥鸟之鸟笼来饲养小太平鸟生鸟,应先采取紮翅方法,减少其体力消耗。
小太平鸟生鸟初次入笼,建议可以喂食:黄豆粉10%、苞米粉50%、熟鸡蛋30%、肉浆10%搓合成的粉料。上食後转入画眉笼中饲养,喂蛋米和黄豆粉10%、绿豆粉20%、苞米粉60%、肉浆10%搓合成的粉料,或以绿豆或玉米的粉料,加熟蛋黄研磨混合後加水调湿喂养。
太平鸟小巧可爱,受到很多人的喜欢,目前这种鸟在市面上购买大概需要500元。
太平鸟体长18厘米,翼展34-35厘米,体重40-64克,寿命通常超过5岁,最长为13岁6个月。属小型鸣禽,全身基本上呈葡萄灰褐色,头部色深呈栗褐色,头顶有一细长呈簇状的羽冠,一条黑色贯眼纹从嘴基经眼到后枕,位于羽冠两侧,在栗褐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颏、喉黑色。翅具白色翼斑,次级飞羽羽干末端具红色滴状斑。尾具黑色次端斑和黄色端斑。特征极明显,数量众多,体态优美、鸣声清柔,为冬季园林内的观赏鸟类。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中部及东部、加拿大西部和美国西北部。
太平鸟(学名:Bombycilla garrulus)为鸟纲太平鸟科的鸟类。体长18厘米,翼展34-35厘米,体重40-64克,寿命13年。
太平鸟的雄性成鸟:额及头顶前部栗色,愈向后色愈淡,头顶后部及羽完灰栗褐色;上嘴基部、眼先、围眼至眼后形成黑色纹带,并与枕部的宽黑带相连构成一环带(枕部的宽黑带被羽冠扰盖);背、肩羽灰褐色;腰及尾上覆羽褐灰至灰色,愈向后灰色愈浓;翅覆羽灰褐色;初级覆羽黑色雎鲜明白端,形成翅班;初级飞羽黑色,自第2枚以内的外翈端部以及内翈端缘有明显的黄色狭斑;次级飞羽外翈黑色具白羰斑,内翈黑褐色;次级飞羽的羽轴延伸出羽端2-8mm,形成扁片红色蜡质突起;尾羽黑褐色,近端部渐变为黑色,羽端有5-7mm宽的黄端斑;中央2对尾羽羽轴的端部红色,并向外伸出红色的细针状蜡质突起(在旧羽常因磨损而不显)。颏、喉黑色;颊与黑喉交汇处为淡栗色,其前下缘近白,形成不清晰的颊纹;胸羽与背羽同色,腹以下褐灰;尾下覆羽栗色。
雌性成鸟:羽色似雄但颏、喉的黑色斑较小,并微杂有褐色;初级飞羽羽端的黄色缘较雄鸟小,有的标本呈淡黄或近白色;次级飞羽端的红色蜡突极小;尾端黄色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