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绯胸鹦鹉在中国鹦鹉中是数量最多,较常见的一个品种。不过由于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过度的捕猎,导致他们的数量以及有明显的下降了,人工饲养大绯胸鹦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
大绯胸鹦鹉主要栖息于低地的各种型态开阔林区、山麓丘陵约2000米的地区;也会前往红树林区、椰子树林区、农耕区、公园、花园和郊区等地。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人工饲养大绯胸鹦鹉最好成对或成群饲养繁殖须设置大的金属丝笼或笼舍,设有横的栖木,便于雌雄在杠上依偎和交配。巢箱用木箱或树洞,内部空间以容下两只鸟为宜。除一端有直径8厘米的出入口外,其余全部封闭,整个巢箱或树洞宜横置,出入口稍向上。笼或笼舍大小,可依每对鸟4立方米设计。在北方,冬季饲养需保温(8度以上)。单只观赏宜用小型的弓型金属架,可挂在屋门口或廊下,驯熟后教会简单话语。
大绯胸鹦鹉在外观上与小绯胸鹦鹉( Moustach Parakeet ) 外观相当神似,但在体型上却有相当大的不同,小绯胸的身长约为 32-38 公分,但大绯胸却有 45-50 公分。分布在我国境内的四川、云南、西藏等省份,以及缅甸的北部一带。
性别 : 大绯胸也好、小绯胸也好、亚历山大也好,18个月以前都不能从外观分别性别的.
大、小绯胸的幼鸟嘴巴都是红色,到亚成鸟的时候会转黑色,18个月后红色嘴的是雄性,黑色为雌性.
公母鸟最大的区别便是上嘴喙的颜色,公鸟为鲜艳的橘红色,而母鸟为黑色。另外母鸟腹部的羽色也较公鸟来得淡。而亚历山大嘴巴一直都是红色的,20个月后雄性颈部会出现红色颈圈。
绯胸鹦鹉体长约33厘米,羽色艳丽、上绿下红,有长长的楔状尾,十分漂亮。雄鸟上嘴红、下嘴褐色,头顶蓝灰色,额基至两眼有一条黑纹,下嘴基部至颈两侧有宽阔黑带,眼围围绿色,喉和胸红色。雌鸟上、下嘴均为黑褐色,喉和胸橙红色。
常在山麓常绿阔叶林间,罕至2000米以上的山地,喜成群活动。平时觅食浆果、坚果和其他各种果实、幼芽和嫩枝等,秋季结群游荡田间,掠食成熟或将要成熟的谷物。善攀蹬树木,飞行循直线而甚急速。夜间常与八哥和鸦类等相混栖宿树上。3—5月间在落叶树林或常绿林中的树洞中营巢,常结群繁殖,一棵树上可有数对营巢,每巢产3—4枚白色有光泽的卵。
2400~3100不同地方价格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大绯价格不同。会不会说话价格也不同。然而价格低于2000的不是大绯 [紫] 胸鹦鹉(脸上那条黑纹末端是圆的,体型比小绯胸大),而是小绯胸鹦鹉(脸上那条黑纹末端是尖的)。
绯胸鹦鹉雄鸟前额有一黑带,沿两侧向后伸至眼。下嘴基部两侧各有一黑色宽带斑向后斜伸至颈侧,眼先和眼周沾绿色,其余头部为紫灰色。后颈及颈侧辉绿色,背、肩、内侧覆羽和内侧飞羽青铜色,具金属绿色光泽,羽端具暗色虫蠹状斑。外侧中、大覆羽金绿色,羽端亦具暗色虫蠹状斑。第一枚飞羽暗褐色而具土黄色狭缘,其余飞羽羽干黑褐色,外翈及羽端绿色而具金黄色狭缘,内翈暗褐色而缘以土黄色。尾羽狭窄而尖,中央两枚尾羽特别狭长、蓝色,基部羽缘绿色,两侧尾羽越往外侧越短,外翈蓝色,内翈绿色至金绿色,羽干黑褐色。颏污白色,喉和胸葡萄红沾紫灰色。下体余部及翼下覆羽绿色,腹部羽端沾紫蓝色。
雌鸟头较蓝灰,喉、胸橙红色,缺少紫灰色沾染,中央尾羽一般较雄鸟为短。 幼鸟头葡萄棕色,额沾紫灰色,头顶以下逐渐变为绿色。下体变为绿色,喉、胸略沾紫色,中央尾羽较短。
虹膜黄色 (♂)或黄白色 (♀)。雄鸟上嘴大都珊瑚红色,先端象牙色。雌鸟嘴黑褐色,脚暗黄绿色或石板黄色。
绯胸鹦鹉(学名:Psittacula alexandri)是中型鸟类,共有8个亚种。体长26~36cm。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喙钩曲,上颌具有可活动关节,喙基部具有腊膜。肌肉质舌厚。脚短,强大,对趾型,两趾向前两趾向后,适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头葡萄灰色,眼周沾绿色,前额有一窄的黑带延伸至两眼。上体绿色,颏白色,喉和胸葡萄红色或砖红色。晚成雏。主要栖息于海拨不高的山麓林带,群居,日行性,夜间与八哥、鸦类混群栖于树上,留鸟。树栖,善攀缘,嘴脚并用,沿直线飞行,喜鸣叫,声音响亮、粗厉,经训练能仿人言。以坚果、浆果、嫩枝芽、谷物、种子等为食。
分布于中南半岛各国到马来西亚中部,包括印度北部、尼泊尔、缅甸、中国的广西、广东及海南岛、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尼的婆罗洲南部与爪哇群岛。
主要栖息于低地的各种型态开阔林区、山麓丘陵约2000米的地区;也会前往红树林区、椰子树林区、农耕区、公园、花园和郊区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