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常作为中药入药,感火气以动,感土气以昌盛,以培充金气,交燥令而气乃全,用乃具。随采收方法及时节之不同,而有生姜与干姜之分,其禀性亦有异。干姜与生姜有哪些区别?
生姜与干姜,两味药皆味辛,性偏于温或热,皆可入于肺、脾、胃经,其功效皆可温肺与温中,为散寒之要药。仲景无论是治外感或治内伤,皆常使用。最著名的代表方如桂枝汤、生姜泻心汤之用生姜,理中汤和四逆汤之用干姜。
生姜在变为干姜的过程中,挥发油及一些化学成分大量丢失,所以,干姜与生姜的药性有比较大的差异。煎药时,应先辨证,如用于解热、止呕、解毒,应放生姜;如用于温中回阳,则应放干姜。两者不可混用。
干姜,重在温煦;生姜,发散作用强。干姜,主治回阳通脉、温中散寒、燥湿消痰,用于呕吐泄泻、脘腹冷痛、咳嗽有痰。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胃、脾、肺经;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主治胃寒呕吐、外感风寒、腹痛腹泻、风寒咳嗽、中鱼蟹毒等病症。
现代治中风方剂中亦多用生姜取汁。干姜可代生姜,生姜不可代干姜。呕者多用生姜,间亦用干姜。咳则必用干姜,不得用生姜。调中可混用生姜与干姜,但解外不可混用。干姜之治呕为兼及他证,而用生姜则专治呕。
古代医书中有“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的警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会损伤肺脏,这时再吃姜等辛热之物,会加重人体的燥热失水,所以会有“夭人天年”的危害。
中医大多会在方剂里加上生姜这味药,用以发散水气。而自古以来中医也有“姜治百病”的说法,但姜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比如阴虚体质的人是不能吃姜的。阴虚就是燥热体质,表现为手脚心发热,手心有汗爱喝水,经常口干、鼻干、皮肤干、眼干、心烦易怒、睡眠不好,而姜性辛温,阴虚的人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
干姜辛热燥烈,阴虚有热、血热妄行忌服,孕妇慎服。姜辣素可以使肝病患者的肝脏细胞变性、坏死及造成肝炎性细胞浸染,肝病患者吃生姜不仅不利于康复,反而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如果是胃寒的话,用的药里可能会有干姜,干姜为热性,驱寒用的,用它来解决胃里面的溃疡问题,这会造成胃疼,这是正常现象。
有腹泻的病人和糖尿病人不宜饮用蜂蜜干姜茶,不然会加重其腹泻程度和升高血糖。而且,蜂蜜干姜茶适合寒性体质的人饮用,热性体质的人要少喝,否则容易上火、大便干结、内热加重。
干姜是姜的干燥根茎,主温中,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是常见的中药之一。干姜的制作离不开姜,掌握姜的种植方法可以提高干姜的产量。
姜原产于我国热带及东印度,性喜温暖,姜块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在16~18℃以上才能发芽,在20~27℃时姜块发育迅速,月均温为24~29℃最适宜根茎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长,达40℃时发芽仍无妨碍。但低于10℃以下,姜块容易腐烂。
姜喜欢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肥土,由于姜的根系少,分布范围小,因此用来栽姜的土地还须实行深翻曝晒,使其风化疏松,以利根系生长发育。姜的产量高,生长期长,故需肥量多。姜不宜连作,应与其它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换栽培,防止姜瘟发生危害。
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对生长又有好处。因此在播种出苗,秧苗高达15厘米以后,应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铺盖稀疏杂草,或插狼鸡叶,挡住部分阳光,降低照射强度,以利植株生长。到了秋天光照强度减弱,这时由于地下部的根茎膨大,需要较多的光照,再撤去荫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阴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方法。
干姜,其“辛,温、大热”之性过于生姜,除为脾肺药外,尚可兼入心、肾经,为理中、补虚、驱寒之要药。
干姜为常用驱风、健胃药。对消化有轻度的刺激作用,可使肠张力、节律及蠕动增加,有时继以降低。
干姜所治为在中之水饮,非在上之痰。故小青龙汤、真武汤中用之。由于干姜受气足,足则上达肺,下通大肠,外及皮毛,中镇沸逆。而生姜则受气微,微则仅能由中及上,故止散外感、止呕吐耳。又因干姜得秋气多,故功兼收敛,长于温中回阳而在四逆汤中用之。尤其是通脉四逆汤证,以病既植根中气之虚而中寒,所以方中要倍用干姜。干姜与附子合用,可以称为回阳救逆之绝配,或称最佳组合。
经典医书《金匮要略》记载干姜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是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
“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等诸多民谚都反映了姜的保健功效。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味辛性热,有回阳健胃、温中散寒的功效,干姜中的多种姜醇、莰烯、龙脑等对瘤癌细胞生长有一定的抑制活性,还可兴奋中枢和心脏、健胃、止呕等。
由于干姜能守能走,性热而偏燥,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又因为力速而作用较强,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常用于脘腹冷痛、肢冷脉微、呕吐泄泻、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如用于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理中丸,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
干姜辛散之性已减,偏于治里寒之症,故以温中回阳,温肺化痰为主。干姜与附子同用,可以加强回阳救逆之功。古曰: “附子无姜不热。”但干姜偏温脾胃之阳,而附子偏温脾肾之阳。干姜可代生姜,生姜不可代干姜。呕者多用生姜,间亦用干姜。咳则必用干姜,不得用生姜。调中可混用生姜与干姜,但解外不可混用。干姜之治呕为兼及他证,而用生姜则专治呕。
治化热伤血者,干姜最好以童便炮制为宜。至于上虚不能制下之甘草干姜汤证,因用干姜尚嫌其横溢而肺益虚,故亦需炮用,炮过后,可以自肺及脾及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