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菜的功效与作用
灰菜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钾、钙、磷等微量元素,还含有稀有的促脱皮甾酮、鞣质成份,具有抗癌、清热、减肥等功效,并对流感、乙型脑炎病毒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沸水焯后炒食,也可腌渍来吃,是我国出口的主要野菜品种之一。
灰菜的主要功效:
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用量50~100克。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捣烂蒸热用布包,外用滚胸背手足心,以透疹。幼苗饲牲畜,亦可做野菜食用。种子可榨油。
注意:服用本品后,在强烈日光下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
灰菜有助白斑病治疗吗
白斑病是一种疗程教程较长的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配合有效的保健,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任由其发展,不注意细节,白癜风能够痊愈的机率很小。
现代文明带来的快餐综合症,都市白领由于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吃饭,一般都选用快餐当做午饭来用,经常食用易上火,出现咽痛、口腔溃疡、牙痛、腹胀、便秘等症状。长期食用煎炸食品,易患上肠胃不调疾病。白癜风患者要注意饮食这是专家强调很多次的,白癜风患者忌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味道适宜清淡,要调理好白癜风,忌辛辣、油炸等食物是关键。
灰菜有助白斑病治疗,中医馆告诉笔者,灰菜属光敏性蔬菜,在白斑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可多食用一些光敏性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易过敏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
灰菜的种植技术
灰菜是一种生命力强旺的植物,生于田间、地头、坡上、沟涧,乃至城市中的荒僻幽落,处处可以见到它们密集丛生摇曳的身影。灰菜在中国的华南、华北、东北,西南、东南等各地区均有生长。
我国人民食用灰灰菜的历史悠久。灰菜,古称藜,是我们祖先最早认识和食用的野菜之一。《诗经》中说:“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诗·小雅·南山有台〉”,其中的“莱”就是藜。这道古老的菜肴,本为平民菜,相传古代帝王尧舜禹三帝,为体现与民同食而经常食用,使其成为帝王餐桌上的“家常菜”。宋代诗人陆游爱喝粥,其中有一款就是藜粥。孔子被困陈蔡,“藜羹不糁(米粒)”,吃的是藜菜,连点米粒也没有。上个世纪三年自然灾害时,食物奇缺,灰菜又成为人们裹腹充饥的食物。
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食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因此,灰菜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不仅为寻常百姓采食,而且登上了宾馆、饭店餐桌。 灰菜营养丰富。据测定,100克嫩苗中含蛋白质3.5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6克,粗纤维1.2克,胡萝卜素6.35毫克,维生素 B1 0.13毫克,维生素 B2 0.29毫克,维生素 C 69毫克以及多种无机盐,含钙量高达209毫克,含铁量0.9毫克。
灰菜简介
灰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田野、荒地、草原、路边及住宅附近,中国各地普遍生长。每年4~7月采收幼苗或嫩茎叶食用。采集嫩茎叶,入沸水锅焯过洗去苦味,可凉拌、热炒制成多种菜肴。
一年生草本植物,高60~120厘米。茎直立粗壮,有棱和绿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多分枝;枝上升或开展。单叶互生,有长叶柄;叶片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锯齿,下面灰绿色,被粉粒。
秋季开黄绿色小花,花两性,数个集成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被5片,卵状椭圆形,边缘膜质;雄蕊5个;柱头两裂。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果皮薄和种子紧贴。种子双凸镜形,光亮。灰菜为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 albumL.,以全草食用或入药。夏季采,切段晒干用或鲜用。
食用灰菜的注意事项
灰条菜的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大多数野菜都具有防病、治病及保健作用。野菜虽然对人体有这些好处,但得讲究吃法:
1、生食与凉拌这类野菜都是已知无毒、无苦涩味或带有甜酸和清香味的野菜。如马齿苋、海乳草、水芹菜、马兰头、苣荬菜、酸模、华北大黄和小根蒜等,用开水烫后,再用清水冲几次,调入酱油、精盐、食醋、香油及少许白糖和味精便可食用。对苦荬菜可在开水里煮3~5分钟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再调味食用。这种食用方法使维生素不会受到损失,或损失较少。
2、炒食或蒸煮食凡是已知无毒、无特殊气味或无苦涩味的野菜都可以直接炒食。如地肤菜、野苋菜、荠菜、豆瓣菜、鸡冠菜、枪头菜、刺儿菜、革命菜、蕨菜和鸭趾草等,将其嫩叶洗净后即可炒食或煮食,亦可蒸馒头、蒸窝头,做包子馅、饺子馅等。既可素炒,也可加肉炒。荠菜味美清香还可以做汤,若加入肉末,打成鸡蛋花,勾入淀粉等,味道就更佳了。
灰菜为藜科藜属。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于田野、荒地、草原、路边及住宅附近,中国各地普遍生长。每年4~7月采收幼苗或嫩茎叶食用。采集嫩茎叶,入沸水锅焯过洗去苦味,可凉拌、热炒制成多种菜肴。
灰菜的70%醇浸出物有以下作用:
1、先使动物呼吸促进,而后抑制,对动物有降压作用;
2、对动物心脏常现抑制作用;
3、对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缩作用;
4、能使平滑肌运动亢进;
5、使骨骼肌、运动神经干与末梢呈现麻痹;
6、剂量大时引起数种动物(蛙、小鼠、鸠、家兔、豚鼠等)呼吸麻痹而致死;用一般剂量连续给予小白鼠及家兔等,可逐渐产生习惯,可使麻痹作用减弱,同时耳壳、四肢及尾根等处发生充血、浮肿、出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