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子蟹全长1米,重量3千克。体躯和附肢甲壳钙化,坚厚,头胸甲及步足表面有波状皱纹。头胸甲的鳃区特别扩大。额角呈三角形,眼鳞小。左螯大于右螯。腹部的背甲与侧甲皆钙化,部分弯折在头胸甲之下。仅一侧保留着已退化的腹肢;捕食用的螯足一大一小,其余身体的各部分两侧对称,是寄居蟹一族。因为不用寄住在束缚身体生长的螺壳里面,成年蟹的外型都很大,曾有体重重达七千克以上,体长近半米的纪录,是陆地上最大型的节肢动物。
椰子肉是椰子蟹的最佳铒料,椰子蟹由于双螯非常有力,所以能轻而易举地爬上高树剪下椰子,并凿壳吃椰子肉。它食性很杂,几乎任何有机物都吃,不论是植物的果实叶子,腐败的动物尸体,甚至小于自己的同类,所以有“强盗蟹”的绰号。
椰子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研究发现,椰子蟹还有抗结核作用,吃椰子蟹对结核病的康复大有补益。一般认为,药用以淡水蟹为好,海水蟹只可供食用。中医认为螃蟹有清热解毒、补骨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续绝伤、滋肝阴、充胃液之功效。对于淤血、损伤、黄疸、腰腿酸痛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椰子蟹肉性寒,味咸,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清热、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过敏性皮炎。此外,椰子蟹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高血脂及各种癌症有较好的疗效。椰子蟹有高胆固醇、高嘌呤,痛风患者食用时应自我节制,患有感冒、肝炎、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食蟹。中国有中秋前后食用蟹的传统,由于传统上中医认为蟹性寒,故常用姜茸、紫苏等配置食蟹使用的调料。
不吃死蟹
死蟹体内的寄生细菌会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得蛋白质分解产生组织胺。蟹死的时间越长,体内积累的组织胺越多,毒性越大。即使把死蟹煮熟煮透,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面颊潮红,心跳加速等。
不吃隔夜蟹
椰子蟹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种组氨酸在某些维生素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随可杀灭病源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氨酸中毒。因此,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
不吃生蟹,醉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