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是市场上常见的贝壳类海产品,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
花蛤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但盐度较高的沿海岛屿和数米深的潮下带,也偶有发现;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在含砂量很少的泥滩和含泥量极少的砂地或砾石地带,虽也有发现,但数量甚少。
花蛤在广东、辽宁、山东和福建等沿海产量较多,旺季在春末夏初。苗种来源有浙江、两广等地的部分自然苗,福建莆田、厦门、福清等地的人工土池育苗,辽宁的室内工厂化育苗。自然苗因产量无法保证,部分地方限制采集,数量有限,并且其成品蛤壳体较小,市场价格较低。
花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的种类组成及配比合理; 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较高,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还有各种维生素和药用成分。含钙、镁、铁、锌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作为人类的营养、绿色食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蛤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人们在食用蛤肉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中医认为,蛤肉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有的贝类还有益精润脏的作用。所有人都可以吃。高胆固醇、高血脂体质的人以及患有甲状腺肿大、支气管炎、胃病等疾病的人尤为适合。
元宝花蛤
主料:花蛤
辅料:肉馅、蛋清、枸杞、马蹄、葱、姜、红椒、香菜、油菜
调料:盐、鸡精、料酒、香油、白糖、白胡椒粉、淀粉
烹制方法:
1、肉馅中加入马蹄末、蛋清、葱姜末、白胡椒粉、盐、香油、料酒、鸡精、淀粉搅拌均匀;
2、花蛤过水焯一下,将肉取出,壳中先放入一层肉馅,加上文蛤肉,再用肉馅将文蛤包住,逐个做好后抹上一层蛋清,每个花蛤上点缀一粒枸杞,开锅后蒸7-8分钟即可;
3、将油菜焯熟摆盘,蒸好的文蛤放在中间,撒上香菜丝、葱丝、红椒丝,淋豉油汁即可。
鲜蛤凤翅汤
材料:花蛤半斤,鸡翅3只,姜1两(切丝),水5杯,盐1茶匙,酒1汤匙,味精1/4茶匙。
做法:
1、鸡翅洗净后,剁成2-3段。蛤浸盐水吐沙(约2-3小时)。
2、姜丝与鸡翅以中火炖至翅稍烂后,加入文蛤及配料属至壳张开即可。
不能与寒凉食物同食
花蛤本性寒凉,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黄瓜等蔬菜,饭后也不应该马上饮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这样的冰镇饮品,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不能与啤酒、红葡萄酒同食
食用花蛤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引起关节和软组织发炎。
皮肤病患者禁食
皮肤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吃花蛤是因为花蛤中所含的蛋白质在进入人体后,可作为一种过敏原,对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如发痒起块等,或使原来的皮肤病复发、加重。所以皮肤科医生视海鲜为病因之一,要求某些病人禁忌。
吃花蛤后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病,多属于I型变态反应,可引起平滑肌痉挛,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水肿,以及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全身症状;或使婴儿湿疹、慢性湿疹等复发或加剧。
食用花蛤需要煮熟
花蛤煮不熟含有细菌,花蛤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热性比较强,80℃以上才能杀灭。除了水中带来的细菌之外,海鲜中还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来说,在沸水中煮4-5分钟才算彻底杀菌。
用筷子将花蛤与盆底隔开,因为花蛤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来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悬在中间的——再吸进来的水又是干净的。
买花蛤时向老板要一点海盐,溶于清水中,营造海水的味儿。然后在盆中放两只平时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让小筐沉底,最后将装满花蛤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几滴麻油,2-3小时后就会看到盆底的脏东西会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