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名点之一,属于粤菜甜点。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糖不甩是汤圆的孪生兄弟,加姜汁特别祛寒正气。
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那么这"糖不甩"的由来又是什么呢?据传还跟八仙有关。清朝道光十九年,广东东莞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由于流毒泛滥,民不聊生,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糖不甩又名如意果,是广东地区汉族传统名点,属于粤菜甜点。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是汤圆的孪生兄弟,加姜汁特别祛寒正气。“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挪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九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材料
糯米粉200克、片糖2块、黄糖或砂糖60克、碾碎的花生2汤匙、粘米粉、椰丝、白芝麻等适量。
做法
1、花生肉碎跟芝麻拌匀,用白镬中火炒香,待凉加入椰丝和砂糖拌匀;
2、用筛滤过糯米粉,倾入两汤匙至三汤匙冻开水搓成粉团,搓成小丸后放入滚水里煮熟,沥干水分;
3、锅中加水煮融片糖使成糖浆,当片糖完全溶化后,慢慢加入糯米汤丸,要不时用调羹搅拌,以免粘锅底;
4、待汤丸熟时取出,撒上炒好的花生芝麻等配料便成。
糯米,又叫江米。因其口感香糯粘滑,常被用以制成风味小吃,如米糕、元宵、粽子等。糯米米质呈蜡白色,不透明或半透明状。吸水性和膨胀性小,后粘性大,口感滑腻,较难消化吸收。糯米性甘平,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故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糯米适宜多汗、血虚、脾虚、体虚、盗汗、肺结核、神经衰弱等症患者食用。此外,糯米适宜煮成稀薄粥,这样不仅营养丰富、有益滋补,且极易消化吸收,可补养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