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少人多,在东京等大城市更是寸土寸金,于是一种被称为“胶囊”的旅馆因价格便宜应运而生,这种已有30多年历史的居住方式受金融危机影响变得很火,日本大城市不少失业或面临失业的人不得不住进这种只能爬进去的“蜗居”。
集装箱胶囊旅馆特辑胶囊酒店是一种极高密度的酒店住宿设施,常见于日本。住客可使用的空间局限于一个大约2米 x 1米 x 1.25米,由注模塑胶或玻璃纤维制成的细小空间内,仅足够睡眠。
不过,“胶囊”里面的生活设施还算齐备,甚至可以说很人性化,解决了不少“有家不回”或“无家可归”者的燃眉之急。
空间内通常设有电视等电子娱乐设备,在住客单元的入口处设有一块帘以维持住客的隐私,但声浪则难以完全隔绝,洗手间及淋浴设施需要共享。
BD酒店联合创始人Richard Born最近可忙了。他和Ira Drukier联手创建的精品酒店以高档奢侈闻名,旗下包含美世酒店(The Mercer Hotel),爱丽舍酒店(Hotel Elysee),简(The Jane)和格林威治酒店(Greenwich Hotel)。但眼下公司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它的第一个品牌服务上:胶囊旅馆(Pod Hotels)。
虽然国内胶囊旅馆乱象丛生,但是这不意味着胶囊旅馆就是很Low,其实全球有很多高大上的胶囊旅馆。其中不乏设计新颖,价格不菲的特色胶囊旅馆。
目前国内胶囊旅馆收费在60元到 100元不等。有些胶囊旅馆公共洗浴设施配置不够,早晚高峰要排队,还有的不能保证24小时热水洗浴。
胶囊旅馆使用的建筑材料多为玻璃钢,属于可燃材料。一旦电线短路被点燃,10秒左右就会变成一个大火团并会迅速蔓延到旁边的胶囊里。
相较而言,同地区同等价位的小宾馆、招待所比比皆是。另外国内临时性过夜场所很多,网吧、洗浴中心等都可以选择。
不过对于胶囊旅途,居住的人们都发现它的空间狭小,人在里面转身极为困难,高温受热又会使整个框架变形……总之消防要求极高。
你听过胶囊旅馆吗?它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悉胶囊旅馆是一种入住极高密度的酒店住宿设施,由注模塑胶或玻璃纤维材料打造,形成一个仅供人睡眠的狭小空间,好像把人装进一只胶囊一样,因此得名。
胶囊旅馆起源于日本,可谓日本闻名于世的一种住宿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体验。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提供上下铺集体宿舍式住宿服务的青年旅馆自称“胶囊旅馆”,都是取其空间狭小之意。不过,南京的这家的确是打造得像太空舱似的“胶囊”,所以他们自己取名“太空旅馆”。
国内有些“胶囊旅馆”,其实还不是特定材料整体造型,只是在床铺间用帘子隔出个人区域。
不过在我国胶囊旅馆也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曾经在大连住过一家,男女混住,同伴将手机放在枕头下去上了个厕所,回来手机就不翼而飞了。找店主掉监控也都一无所获。隔音效果就更不要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