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盂兰盆节是一个仅次于新年的重大节日,可见人们的重视程度之大。在日本又称为“灯笼节”,“魂祭”, “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对于日本来说,这个节日有哪些具体的意义呢?
我们把他们称为鬼月,在民间,对于鬼月俗信与此中元节、盂兰盆节之间,在精神实质上出现了惊人的相通之处。皆是以敬养、奉亲、普渡为主题,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与华夏民间文化礼俗的一致,使它们迅即得到广泛的认同。
两者皆指向七月十五,又使民间的鬼月有了成为节日的重要时间契机。节日的确立需要确定一个固定的节期和拥有它特有的节俗,佛、道两教一同确定了七月鬼节的固定节期,佛教盂兰盆会、道教中元节的打醮等仪式活动又成了这一鬼节特有节俗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道教是完全的本土宗教,“盂兰盆节”这一名词也为民间接受,成为这一节日通行的称呼。
不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传自印度的佛教,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适应本土文化的过程。佛教与道教在七月十五的仪式逐渐世俗化,与民间的鬼月俗信和风物渐渐难分难解。从此,盂兰盆节成为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祭亡、解难、祀鬼、赦罪的盛大的华夏民俗节日,也蕴含着一定的道家文化。
民间的七月半被称之为“鬼节”,其实它起源于佛门的盂兰盆节。而盂兰盆节缘于佛经故事《目莲救母》,这个节日到底有哪些风俗习惯呢?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
日本人比较重视这个节日,一般在八月12日到16日日本会放假,许多人选择这个时候回乡探亲祭祖,或是举家出游。节日期间家家都设有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先祖。在阳历13号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家人一起生活4天,16日后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就是盂兰盆舞,在夏夜,在大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时间在进步,历史在推移,每一个节日都会伴随的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步发展。新时代下又赋予的盂兰盆节哪些新形势呢?
随着历史的演变,盂兰盆节后来在民间慢慢流变成了所谓的“鬼节”。比如烧纸钱和以荤食祭奠亡灵等,在佛典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良性意义,它只是一种民间风俗。
盂兰盆节,是梵语乌蓝婆拏,为倒悬之意,被称为印度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在历史中的盂兰盆法会,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印度是个佛教事业很发达的国家,盂兰盆节也深受印度群众的深深好评,印度群众对这个节日报以深切的怀念之情。
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所以说一个人不从净化心识上下功夫,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有净化心识才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