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赏石、藏石、爱石蔚然成风,赏石艺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大。近几年赏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和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广泛融合。
我们都知道,奇石的收藏价值在其存量不足,资源枯竭,不可复制。但奇石的价值很主观,都是卖家叫价。如果是投资升值,购买奇石可将“能否出手”作为价格考虑指标。那么如果你有收集石头的打算,那么你要准备多少资金呢?
奇石的独特性,让市场难于估价定价,目前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流通市场,拍卖市场收取这类拍品也很谨慎。并不是价格越高的石头,它就越好,它的价值就越大。
业内收藏人士提醒,一些奇石价高得离谱,“其实是有价无市”,不乏背后炒作。因此,对于奇石的评估定价,只能是私下交易的双方自己理解洽谈,这更提醒新手藏友们出手时要慎重。
在这股赏石潮流中,文人墨客仍是领头人,奇石发源地的农民是奇石产业的大军,俗称石农,并且不少的奇石发源地都成了奇石村,农民靠彩石藏石发财致富。不过这些情形也仅仅只是少数,在大多数人们眼里,玩石还是需要理性的。
常言道:“石不能言最可人。”如今已经有越来与多加入到玩石的这个市场中,对于玩石,人们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围棋有个术语叫“手谈”,而藏石者较高的境界,即是要打破“人”、“石”界限,进入一个互相融通的状态!试想,当以油、蜡封闭石头时,你如何与之“手谈”,如何感受石头的情怀与生命?
石与人之间的“互养”有下面几个层次:一是“目亲”。石头摆在最易看到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随时投去喜爱与关爱的目光。对于玩石的人们,这就是他们的想法。
观赏石固有高低优势之分,但所谓的“精品”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在眼力还没达到相当高度,对市场还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还是不急于出手为好。这类石友多是财力充盈,初入石道便急于高起步,想跳级做个“插班生”。
不过,如今也出现了许多心高贪大的玩石者,着眼于巨型大石,一经到手便喜不自胜,过后便为存放地点犯了难,不得已,只好借地置于石市或公园。偶尔前去观赏一阵,然后忍着离别之苦依依而去。
自然,在与众多好石友者共同观赏时,从人们的赞扬声中获得一种满足感。对于那些玩石的人们,我们也要适可而止,在充分体验玩石的美好的时候,也要看到它适可而止。
我国的赏石文化由来已久,近年来愈发受到关注,它的收藏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在这些玩石人士的眼中,如何鉴别石头的好坏呢?
天然是玩石的最基本要求,是区分奇石和工艺石的唯一标准。此二字要求奇石必须是在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是吸收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而生的,决不能有任何人为的痕迹。不过随着玩石领域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越来越多假冒的产品,这也提醒玩石的人士,要注意掌握鉴别的方法。
在个别石种中(如清江石、金海石等),为便于观赏、把玩,在不影响天然观赏要素的情况下,允许切底、切片、打磨、抛光。如将黄河星辰石的鼓钉用砂轮打磨,使鼓钉更突出;太阳石的太阳月亮也能作假;大化石、彩陶石漂亮的形态能用砂轮磨出,所谓的贵州龙化石竟是用沥青烧铸的;美丽的绿松石的颜色是经染色而成,型是经灌胶粘的;有的矿物晶体的颜色是染的,形态有的是水泥粘接的;把人工玻璃说成全透明的水晶;有的人把内蒙古葡萄玛瑙石的珠子造得大大的,颜色鲜亮,石商却硬说是天然的;三峡石上人物、动物的画面可以人工打磨,等等,不一而足。
而驰名中外的灵璧石的造假手法就更多了:纹石、刀石是用钢丝拉出的;各种动物形态逼真,却是用砂轮磨后再用草酸渗泡作旧,没有经验的人看不出来。
当赏石艺术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名石接二连三地上市等赏石界重要事件的发生则进一步助推了奇石行业的火爆。如了解石头的鉴别方法,对于这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