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藤辛,温。归肝、脾经。祛风湿,舒筋络,强腰膝,除痹痛。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腰膝无力,咳嗽气喘,肾虚咳嗽,阳痿。常用量5~15克。
茎枝呈细长圆柱形,常略扁,有分枝,长达150厘米或过之,直径0.3~O.6厘米。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纵沟纹。节部膨大,主茎节部生有不定根,幼枝有短柔毛。质稍韧,断面黄白色,木质部有针孔状导管,髓灰白。
单叶互生,纸质,干后皱缩,青绿色,卵形至长卵形,长5~11厘米,宽2~6厘米,顶端渐尖至短尖。基部稍偏斜,心形,叶脉5~7条,两面或下面被短柔毛。气微香,味辛辣。以茎细、叶多、色青绿者为佳。
雄花序纤细,长约7厘米,总花梗与花序轴均被疏柔毛;苞片圆形,中央具短柄,盾状,无毛;雄蕊2枚,花丝极短;雌花序长4~6厘米,总花梗、花序轴和苞片与雄花序的相同;子房球形,柱头4。浆果球形,直径约2毫米。
临床应用:1、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炎,以慢性而偏于寒、有腰膝疼痛、下肢无力者较适宜,常配其它祛风湿药和补益药,方如石楠藤汤。
2、用于治风寒感冒所致的头痛,配白芷、藁本等。
3、用于治小儿疳积腹胀,取其有健胃作用,常配黄连、鸡内金、陈皮等同服。
用量:9~15g,大剂可用至30g。
处方举例:石楠藤汤:石楠藤15g,海桐皮30g,五加皮9g,骨碎补12g, 续断15g,当归9g,杜仲12g,水煎服 。
石楠藤是一种存在多年的中药材,这种中药早在中国古代宋朝年间就已经有了书面的记载,石楠藤也叫丁公藤,是常绿小乔木石楠的枝叶,它加工中药以后在中医业中用途很大,经常出现在中医师开具的药方中。大家如果对石楠藤有兴趣,就和我一起去了解石楠藤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吧。
祛风和通经活络是石楠藤最重要的功效,因此它也就成了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特别是对那引起下肢无力与腰膝酸痛者,治疗效果明显,用石楠藤治疗关节炎的时候,也可以搭配一些其他祛风除湿的中药,或者是滋补性药材。
石楠藤祛风散寒止痛的作用特别明显,在中医中经常用它来治疗人类的感冒和头痛,在治疗这些疾病时,可以与白芷和藁本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使用,对感冒以及感冒引起的头痛治疗效果明显。
石楠藤对人类的胃部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可以消除胃部炎症,也能加快胃部运动,对小儿消化不良以及小儿腹胀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如时能搭配一些黄连和鸡内金以及陈皮等中药材,会取得更好的健胃消食用功效。
《中药大全》石楠藤的记载:石楠藤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宋《开宝本草》。
别名:爬岩香、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
来源:蔷薇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石楠的枝叶。
产地:江苏、浙江。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约30厘米,直径0.4~1厘米,枝顶端具叶。表面灰棕色,有腊样光泽,具纵皱纹,有多数半月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易剥落,木部黄白色,气微味淡 。
以嫩枝、条匀、外皮灰棕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野樱皮甙、又含游离的氢氰酸。
石楠藤的功效与作用:
1、祛风、舒筋活络。从临床观察,有利尿作用。
2、健胃。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肾经。
功能:壮筋骨,去风湿。
主治:腰腿疼痛,软弱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