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仙桃分布于热带亚洲至大洋洲,中国有12种,产西南至台湾。石仙桃广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
石仙桃假鳞茎硕大似桃,青翠犹如碧玉,叶色鲜绿光亮,是一种清雅别致的室内观赏植物。
石仙桃具有养阴润肺,清热解毒,利湿,消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咳血,吐血,眩晕,头痛,梦遗,咽喉肿痛,风湿疼痛,湿热浮肿,痢疾,白带,疳积,瘰疬,跌打损伤。
石仙桃是肉质根,主要栽培于溪谷、林下或具腐殖质土的岩石或树干上。石仙桃夏季高温要多喷水保持空气新鲜潮湿,春、秋季各追腐熟饼肥1〜2次。
石仙桃用假鳞茎分株繁殖,石仙桃以无性繁殖为主,用假鳞茎分株繁殖。也可以石仙桃蒴果为材料,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筛选不同阶段所需的最适培养基。
石仙桃其种子可在MS+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萌发,发芽率可达70%以上;MS+50g·L土豆+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原球茎分化小苗,低浓度6-BA和NAA组合适合原球茎增殖与芽的分化;在1/2MS+0.5mg·LNAA+20g·L蔗糖+8g·L琼脂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通过以上系列培养基的培养可获得完整植株。
石仙桃栽前将苗床灌水,拔出幼苗,随拔随栽于放净水的大田中,株行距可按15-20×30厘米浅栽于泥中。肥沃土地可适当加大株行距,栽后灌水6-8厘米深。移栽后的生长期内,随苗高掌握水的深度,栽后2个月内必需有充足的水量,其后可时有时断,以利晒田提高地温,促进生长,但水深不能没顶,以免造成苗株死亡。
地上茎枯黄的即可采收,挖前10-15天排水晾地。割去地上茎叶,留10-15厘米茬,用锨挖或拔出,根茎用三棱叶盖好,以防风干,晒干不易去皮。刀刮去皮,将毛根里皮刮至呈粉白色处为度。晒干,晒时夜间不能被露水淋,以免变质。
石仙桃中药名,为兰科植物石仙桃的假鳞茎或全草,分布于广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南大部分地区。
石仙桃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匍匐。假鳞茎卵形、圆柱形或狭圆锥形,肉质,长2~6cm,宽1~2.5cm,顶生2叶。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5~1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狭成柄,具明显的纵脉。
石仙桃花葶从被鳞片包住的幼小假鳞茎顶端抽出,长10~15cm;总状花序直立或下垂,有8~20朵花;花白色、绿白色或带黄色;苞片狭卵形,2列;萼片卵形形,近等大,长约1cm;花瓣线形;唇瓣基部凹陷成囊状,3裂。蒴果倒卵形,种子粉末状。
石仙桃具有养阴润肺,清热解毒,利湿,消瘀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咳血,吐血,眩晕,头痛,梦遗,咽喉肿痛,风湿疼痛,湿热浮肿,痢疾,白带,疳积,瘰疬,跌打损伤。
石仙桃花期春、夏季。
石仙桃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石仙桃主要附生于海拔1000~1200m的阔叶林树上、林下或沟边石上。
石仙桃根茎粗壮,直径5~10mm。下侧生灰黑色顶根,节明显。节上有干枯的膜质鳞叶,每隔0.5~1.5cm生一枚假鳞茎,肉质肥厚呈瓶状,卵形,长圆形,长3~7.5cm,直径1.5~2.5cm。
石仙桃表面碧绿色或黄绿色,具5~7条纵棱或光滑,基部收缩呈柄状,有的被鞘状鳞叶。顶端生叶2枚,多脱落而留有呈内外套叠的“V”形叶痕。叶片革质,较厚,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8cm或更长,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收缩成柄状。具数条平行叶脉,其中3条明显而突出于下表面。花序顶生。多已干枯。气微,味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