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内蒙自治区,华北各省市,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广西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
杠柳的根皮可入药,能治关节炎症,根皮还可以做杀虫药。种子可以榨油,基叶的乳汁含有弹性橡胶。杠柳植物体营养成分较丰富,粗脂肪、粗蛋白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当地的锦鸡儿、沙打旺等其它植物。由于杠柳根茎萌发力强,又多枝丛生,可逐年采割或平茬。当年萌发的新枝条,在沙地上也可长到100cm,可作为较好的薪炭林。
杠柳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是一种极好的固沙植物。经齐齐哈尔实验站多年观测发现,杠柳在防风、固沙、调节林内地表温度等方面作用显著。当杠柳受到强烈风蚀后,并不因根系裸露而枯死,而能继续顽强生长。
在杠柳较密集的地方,每年春季都能截留大量的淤沙。最少淤沙厚度为2~3cm,一般都为6~7cm,最多可达10cm,且杠柳的茎部并不因沙堆而影响生长,受沙埋的茎部还能演变成根系。
杠柳的繁育方法有:种子繁育、分株繁育、扦插繁育。分株繁育方法主要在培养种植资源时应用,繁殖速度较慢。扦插繁育方法工序比较繁锁,而且成活率较低,一般不宜应用。种子繁育方法是杠柳大面积育苗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可采用植苗造林和直接播种造林两种方法,通常以植苗造林为主。造林前要整地起垄,行距130~150cm。隔垄栽种,株距70~100cm,植苗密度为6000~10000株/hm2。直播造林要提前作垄,播种时间最好在6月份进入雨季时,在下透雨后进行,或提前座水播种。造林成活或出苗后,要中耕除草2~3次。第2、3次中耕可只铲树间,不铲空垄,保存空垄上的杂草可防止当年秋季及第二年春季风蚀危害的产生。待次年夏季结合中耕时,再全面清除。
播种前要浇透底水,播种后撒播苗床每天喷水2~4次,条播1~2次,以保持苗床湿润,促进出苗。若在5月10日前后播种,7-10d即可出苗。杠柳出苗后,要坚持喷水,幼苗出齐后可减少喷水次数。定苗时以100~150株/m2为宜。同时视杂草情况进行除草松土4~5次。幼苗生长期可视干旱情况采用大水灌溉,以满足幼苗生长需水要求。
杠柳生长在干旱山坡,沟边,固定沙地,灌丛中,河边,河边沙地,河谷阶地,河滩,荒地,黄土丘陵,林缘,林中,路边,平原,丘陵林缘,沙质地,山谷,山坡,田边,固定或半固定沙丘。
杠柳性喜阳性,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荫。对土壤适应性强,具有较强的抗风蚀、抗沙埋的能力。
杠柳为聚伞花序腋生,着花数朵;花序梗和花梗柔弱;花萼裂片卵圆形,长3毫米,宽2毫米,顶端钝,花萼内面基部有10个小腺体;花冠紫红色,辐状,张开直径1.5厘米,花冠筒短,约长3毫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8毫米,宽4毫米,中间加厚呈纺锤形,反折,内面被长柔毛,外面无毛;副花冠环状,10裂,其中5裂延伸丝状被短柔毛,顶端向内弯;雄蕊着生在副花冠内面,并与其合生。
杠柳(Periploca sepium Bunge),又叫羊奶条、北五加皮、羊角桃、羊桃等,属萝摩科杠柳属落叶蔓性灌木。其特性为喜光、耐旱、耐寒、耐盐碱。
杠柳是落叶蔓性灌木,长可达1.5米。主根圆柱状,外皮灰棕色,内皮浅黄色。具乳汁,除花外,全株无毛;茎皮灰褐色;小枝通常对生,有细条纹,具皮孔。
杠柳的叶卵状长圆形,长5-9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中脉在叶面扁平,在叶背微凸起,侧脉纤细,两面扁平,每边20-25条;叶柄长约3毫米。
根系分布较深,常丛生。初期生长径直立,后渐匍匐或缠绕。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河南、四川、江苏等省区。根蘖性强,常单株栽后不久即丛生成团。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优良的固沙、水土保持树种;作药用时可镇痛,除风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