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花鱼是“三花五罗”中最名贵的鱼,即使在过去一般百姓也很难消费得起。鳌花鱼又叫桂鱼、鳜鱼,属于分类学中的脂科鱼类。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赞美的就是这种鱼。 鳌花鱼身体侧扁,背部隆起,身体较厚;尖头,口裂大且上位,略呈倾斜状,下颌向前突出,上颌骨延伸至眼的后缘。在上下颌骨和口盖骨上均长有大小不等的锋利牙齿,前鳃盖骨后缘锯齿状,下缘有4—5个大棘,鳃盖后缘有1—2个扁平的棘;鳜鱼的鳞圆而细小,体色为棕黄色,较鲜艳,分布许多不规则斑块。通常自吻端穿过眼部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棕黑色或红褐色条纹。 第6—7背棘下有一暗棕色横带。背鳍、尾鳍、臀鳍上都有2—4条棕色圆斑连成条带。背鳍发达,前部为硬刺,后部高大且圆。胸鳍、臀鳍、尾鳍均呈圆形。它的腹鳍、臀鳍前部都长有锋利的硬骨刺,是黑龙江中最美丽的一种鱼。它嘴大牙利,身宽尾短,游动起来五彩斑斓,背鳍状如抻开的皇冠,鳍骨锋利如刀戟,好比战场上披挂齐全的一员战将了,长相威猛潇洒,英俊潇洒,雄健无敌。难怪它在水里横冲直撞,有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 平时鳌花鱼独居生活,这也是几乎所有食肉鱼的共性。鳌花鱼对水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中国南北方的水系里均有分布。鳌花鱼生活在水清的江河湖泊中的近底层,特别喜欢藏身于水底石块之后,或繁茂的草丛之中。秋冬水温低的季节,则潜身于深水处越冬,等到春天水温回升后,逐渐游到食物丰富的靠近岸水草丛中寻觅食物。鳌花鱼以夜间活动为主,白天一般卧于石缝、树根、底坑中,活动较少。鳌花鱼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