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同、集古韵今、国方,看似三个毫无关联的名词,却因为同一家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这家企业发展历程中三个重大的阶段。 大不同代表着初心,记录了企业从无到有的历程;集古韵今意味着突破,见证了企业从有到强的历程;国方则寄托着憧憬,饱含企业对“百年老店”的梦想和期待。 国方,它用心守护传统文化的“根”,不断推出好的产品和服务,用各种荣誉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品牌企业…… 这些都缘于中山国方家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方家居)董事长陈新平四十年前的抉择与坚持。 学艺:15岁出道,师承当地名匠 作为一位红木家具企业的老板,陈新平是绝对的专业匠人出身。他的名片上也显示了他的专业资本:“中山市工艺美术大师、国家职业(红木家具榫卯制作)技能鉴定考评员……”这些耀眼的身份,源于他在15岁时,选择拜师学艺踏上木雕之路,到如今已有40余年的从业经验。 陈新平出生于中国著名的木雕之都——浙江东阳的一个手艺世家,从高祖父一辈开始,家族人世代都从事过手工艺行业,到陈新平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1983年,初中毕业,陈新平便迫不及待地在家人的安排下出外拜师学艺,师从当时著名的木雕师傅杜世春,从此便开启了他的手工艺之路。 “像其他手艺人一样,我们学艺要住在师傅家里,不但没有工资,还要自己带米,并且承包师傅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儿。”陈新平说他的师傅在当地很有名,对学生也非常严格。他和两位小伙伴从进去师傅家,前3个月差不多就在学一件事,就是磨刀,“不要小看磨刀,里面的技巧很多的,什么时候下刀,什么时候回转用力,都是有讲究的,师傅看一眼就知道你磨得好不好。”练习了3个月之后,陈新平磨的刀锋利又好用,才被允许进行下一步,学画画和平底,再过一年才是雕刻。 积累:技艺出众,成立“大不同”工作队 苦学三年之后,能熟练掌握技能的陈新平出师了。和很多老乡一起,他学成后第一站去到的是广东湛江,“一个月可以挣到300来块,比家里高一百块钱。” 两年后,陈新平跳槽到湛江雷州的一间大厂,“那个厂是当时海康县最大的红木厂,我是厂里最年轻的师傅,做事认真也比较麻利,老板挺喜欢我,他跟我说了一句话,我记得很久。他说:‘你要努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老板言下之意是鼓励他往厂里大师傅的方向努力,不过陈新平当时想的却是他以后也像老板一样做自己的事业。从此,一颗创业的种子在陈新平的心中埋下。 干了一年之后,由于技艺出众,陈新平得到了老板的极大赏识,并有意将木工车间的全部工作以“计件”的方式承包给他,要求是家具生产和效率要比其他的工厂更高。 “早前的时候,家具厂一般都是‘计时’给工人付费的,因为要确保家具的品质,避免粗制滥造。老板以‘计件’的方式承包给我,其实就是想更高效率、更高品质地生产红木家具。”陈新平回忆。 老板提出的高要求、高标准,并没有让陈新平畏难,而是激起了他更大的挑战欲望。 他先是组织起几个得力的工友,跟大家认真商讨可行性。一些工友觉得品质与效率难以二者兼顾,但陈新平不这么认为,“就跟我们磨刀一样,硬石头才能磨出锋利的刀,我们要有精益求精的极致精神,做出品质大不相同的家具。” 在陈新平的带动和组织下,工作队成立了,陈新平给这支工作队取名为“大不同”工作队,用意也是提醒工友们,要时刻保持做品质与效率都大不相同家具的决心。至此,大不同红木已初具雏形。 突破:辗转广东,靠娴熟的技艺进入港企 在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刮起过一阵香港红木厂进驻的风潮,因其给的工资更高和提供的设备更先进,吸引了大批红木雕刻师傅涌入,陈新平也从雷州转入深圳一间港企。去到港企,陈新平才发现,原来大量的手工重复工作已经被机器替代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度的标准化和机器化操作,“比如家具上的多余部位,过去是手工切掉,但是现在精确度要求更高,厂里提供了一种直锣刀,可以直接锣掉,效率高又省力。” 在港企的三年时间,陈新平学会了将自己的技术和省力的机械搭配使用,更好地将心目中的雕刻作品展现出来,也凭靠着这份娴熟的技术,他先后转到惠州、东莞永佳等较有规模的红木家具厂,接触到了更多的雕刻手法和方式,继续打磨着自己的木工技艺。 一直到1998年,陈新平去到当时在红木行业已颇有地位的顺德北滘,进入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刚信家具厂,才终于稳定下来。在这里陈新平一干就是8年,期间拿过十几万元的固定年工资,也承包过一整条生产线。 陈新平精湛的技艺让他历经了三大阶段的跳跃,他凭借敦本务实、潜心积累,沉淀下足够的功力,用果敢勇谋坚守要当“将军”的信念,这一切都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