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王眼镜蛇(学名:Ophiophagus hannah ssp. Thailandiis)是眼镜王蛇的泰国亚种。属于爬行纲眼镜蛇科。为大型蛇类,一般长度是3-5米,最长达6米。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头呈扇形;口内有毒牙,牙根部有毒腺,能分泌超级剧毒毒液;下尾很短,尾部突然变细。此物种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通常栖息在草地、空旷坡地及树林里。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分布于泰国南部及印度。
金刚王眼镜蛇是眼镜王蛇的泰国亚种,为大型蛇类,一般长度是3-5米,却曾发现最长达6米的记录。颊鳞缺:眶前鳞1枚,眶后鳞3枚;颞鳞(2+2)枚:顶鳞之后有1对大枕鳞;上唇鳞7枚,2-2-3式;下唇鳞8枚,前四枚与前颏片相接。背鳞平滑无棱,具金属光泽,斜行排列,19-15-15行;腹鳞235-250枚(雄)、239-265枚(雌),肛鳞完整;尾下鳞单行或双行,83-96枚(对)(雄)、77-98片(对)(雌)。具前沟牙,其后有3枚小牙。
背面灰黑、黑褐、灰褐或黑色。颈部背面有一”∧“形乳黄斑纹,颈后至尾背面有浅色窄横纹。体前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和尾腹面灰褐或灰绿色,散布黑色线状斑。头部呈椭圆形,瞳孔圆形。头背面有对称大鳞,无颊鳞,顶鳞后有1对大的枕头鳞,有前沟牙。头颈不易区分,颈部能向两侧扩扁。幼蛇斑纹与成体有差异,主要是吻背和眼前有黄白色横纹,身体黑色,有35条以上的浅黄色或白色横纹。它最恐怖的是举动,除了会咬住猎物会致命,它一但锁定目标后他会直立起来1.5-2.5米高,且在1.5-2米的范围内喷出毒液,通常的毒蛇要咬到物体才会排泄毒液,但金刚王不用咬到物体就会喷射毒液,如有伤口沾到或被它的毒牙咬到沾上它的毒液,皮肤就会腐烂,人被它咬伤后立刻出现麻木症状,3分钟内不治疗就会死亡。
澳洲金刚蛇是最能致命的一种毒蛇,它个头很大,身体强壮,并能分泌致命毒液,这并不是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希望遇到的那类动物。太攀蛇被激怒时会疯狂发动攻击,它们会在眨眼功夫用毒牙咬受害者数下,攻击速度极快。太攀蛇最长可达12英尺(3.66米)。海岸太攀蛇被认为是世界第三大最毒的蛇,也是澳大利亚这种蛇中体型最大的。在抗毒液素研发出来以前,被太攀蛇咬到的人没谁能活下来。而内陆太攀蛇甚至更加致命。澳洲金刚蛇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几内亚。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体长约两公尺。分布于沙漠及干枯河床等地。
被澳洲金刚蛇咬到后,所出现的征状亦有别于其它蛇,被它咬到后,你的血液并不会凝固,但你的七孔会些微出血,再过一会后你会看见四周的事物出现重叠影像,之后你全身的机能会慢慢停顿,导致瘫痪窒息而死。当你被太攀蛇咬到后,若几分钟内没注射到太攀蛇抗毒血清及得到适当治疗的话,那就必死无疑。它还会造成受害者大出血、严重的肌肉损伤及肾衰竭,它的毒素中还含有能破坏肌肉组织及阻止血液凝固的毒蛋白。
澳洲金刚蛇分布于澳洲北部、新几内亚。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体长约两公尺。分布于沙漠及干枯河床等地。神经毒素,心脏毒素,一次排出的毒液足够杀死50万只老鼠,几乎具有核武器的杀伤力,与贝尔彻海蛇 齐名堪称世上最毒的蛇,毒性还要比 眼镜王蛇强100 倍。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记录有人死于这种蛇的咬伤,因为此蛇分布于人迹罕至的荒漠,且性格比较温和。另外澳洲政府及人民也早已对这种着名的毒蛇有所防范。世界上最毒的蛇之一是澳大利亚的太攀蛇。这种毒蛇一咬的烈性毒素约有110毫克,可以杀死100人左右。太攀蛇的毒素能引起呕吐,血液凝固,并会停止人心脏的跳动。
澳洲金刚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00人,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林地,以小哺乳动物为食,在澳大利亚可能是最大型的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