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环蛇,又俗称雨伞节、台湾克雷特、百节蛇、白节蛇、簸箕甲、手巾蛇,头颈部为黑色,体色为黑白相间的环纹,是台湾毒蛇中毒性最强的一种,分布地区包括台湾全岛、金门、马祖低海拔地区,和中国大陆西南、南部、缅甸等地。体长约190公分。繁殖期在每年的8-9月,春末到夏天产卵,每次产卵数约为3-20枚,孵化期约1.5个月。银环蛇具两种神经毒,分别为α-和β-雨伞节神经毒(α-、β- bungarotoxin),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现,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可以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
环蛇属 Bungarus有以下种类:安达曼西斯环蛇 Bungarus andamanensis环蛇图册环蛇 Bungarus bungaroides印度环蛇 Bungarus caeruleus马来环蛇 Bungarus candidus斯里兰卡环蛇 Bungarus ceylonicus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黄头环蛇 Bungarus flaviceps爪哇环蛇 Bungarus jabvanicus乌环蛇 Bungarus lividus大斑环蛇 Bungarus magnimaculatus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银环蛇云南亚种 Bungarus multicinctus wanghaotingii银环蛇指名亚种 Bungarus multicinctus multicinctus黑环蛇 Bungarus niger希达努斯环蛇 Bungarus sindanus鄂氏环蛇 Bungarus walli蛇的行走千姿百态,或直线行走或蜿蜒曲折而前进,这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蛇全身分头、躯干及尾三部分。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界限不很明显,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蛇没有四肢,全身被鳞片遮盖,有保护肤体的作用。蛇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无毒蛇头部一般呈圆锥状,前端细而后端粗;有毒蛇呈三角形状;蛇的躯干部呈长筒状;蛇的尾部为肛门以后的部位。
眼镜蛇科(Elapidae)环蛇属(Bungarus)剧毒蛇的统称,12种。见于南亚的旷野地带。鳞片闪光,花纹醒目,典型种类身上有黑,白或黑黄色条纹。大部分为夜行性。普通环蛇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体长可达1.5米;常到住房周围活动,但很少咬人;一旦被咬即或使用抗蛇毒素治疗,亦有半数死亡。印度支那的条纹环蛇稍大,无毒害。环蛇属中的成员皆为具致命毒素的蛇。主要分布在亚洲。环蛇属中的成员皆为具致命毒素的蛇。主要分布在亚洲。这个属之下,总共有12个种,其中7种在印度也可见(B. bungaroides、B. caeruleus、B. fasciatus、B. lividus、B. niger、B. sindanus、B. undamanensis)。这类蛇主要以其他蛇类和蜥蜴为食。环蛇属皆为夜行性,动作缓慢,喜欢把头部隐藏于它们盘卷的身体之下,并挥动它们的尾部来分散其他生物的注意力。
细白环蛇(学名:Lycodon subcinctus)为游蛇科白环蛇属的爬行动物。主要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海南、福建等地,一般生活于平原或山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最大全长约700毫米。背前部为黑色,背后部呈棕黑色,横纹25或28条,有时前背部横纹不明显;头前部为暗灰色,头后部略呈灰白色。上唇鳞7;没有眼前鳞;颊鳞1,入眼;背鳞有极微弱的起棱,中段背鳞17行;腹鳞193~202;肛鳞二枚;尾下鳞71~78对。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省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分布在以下保护区:内伶仃岛--福田 布柳河水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