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山龟(Spinyturtle),背甲的长度在175mm到220mm,体重1.5kg到2.0kg。背甲红褐色或棕色,显著下陷,龙骨钝圆。前缘和后缘呈锯齿状,幼体的每一肋盾均具一短棱或多刺结节,且龙骨明显。腹甲黄色,每一盾片具棕色放射状条纹。头与四肢上有红点。前肢5爪,后肢4爪。尾极短。
地理分布:由缅甸南部经过泰国的半岛部分和马来半岛,直到苏门答腊,婆罗州和印度尼西亚的一些小岛。
栖息环境:从海拔170m到100m的雨林地带的清浅溪流,在那儿刺龟经常会漫步于凉爽、湿润、隐蔽的陆地上。它常躲在枯枝落叶和草丛之下。年轻的刺龟可能较成龟更为陆栖化。
性别差异:大型的成龟是无刺的。雄龟的尾部较雌龟更粗更长,且腹甲内凹。
保育状态:刺山龟于2002年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二/IUCN濒临绝种保育动物。
刺山龟于2002年被列为《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二/IUCN濒临绝种保育动物。
购买健康刺山龟的标准:
1.反应灵敏,两眼有神,四肢有劲,不易拉出;
2.爬行时,四肢能将身体支撑起,凡身体拖着地爬行者为病弱龟,不宜选购;
3.主动进食,粪便呈团状或长条状。在市场选购龟种时,将龟放入水中,长时间漂浮在水面或身体倾斜不能沉入水底的龟不宜选购。
4.用手掂量龟的体重,若感觉龟体较轻,则不宜选购。
挑选龟的时间宜在每年的5月至9月,这个时候,正处于生长阶段,对温度、气候都非常适应。健康的龟能主动进食,活动量大。而1—4月和10—12月间,龟正处于将要冬眠或冬眠初醒状态,它的体质、进食状况不容易掌握,而且冬天龟容易死亡。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那更是一个像样的都难找。购买这龟,状态第一,品像第二。
刺山龟的养护中,很多人不知道刺山龟应该吃什么,其实刺山龟的食性很复杂,植物也可以,肉类也是来者不拒,一些龟友觉得肉类可以帮助刺山龟补充更多的营养,貌似也没有发生太大的问题。
刺山龟在自然条件下通常都是植食性的,尽管在人工圈养中有时它们也吃肉。每周两到三次喂它们由水果(尤其是番茄),蔬菜和羽衣甘蓝叶组成的杂和菜是最好的。对成龟可以每两周一次地投喂剥皮剁碎的老鼠或肉色的幼鼠,但不要给稚龟和幼龟喂食肉类。大多数稚龟和幼龟都喜欢吃番茄胜过任何其他食物,番茄是让那些挑食的龟能够有规律地进食的最佳选择。如果喂食杂和菜的话,通常不必补充维生素。对于稚龟和幼龟,需要补充钙和磷酸盐,一份好的饮食应包括Turtle Brittlea,以提供维生素D3。
健康问题:其他龟科动物中普遍发生的疾病,对刺龟也是易感的。饲养照料时应备有紫外灯,以阻止可能引发龟类腐甲病的真菌和细菌的生长。不间断地提供净水是必要的。推荐使用带紫外线消毒器的过滤系统。
属于半水栖爬行动物。生长在海拔 170-100 m 的森林中的溪流,躲在枯枝落叶和草丛的下面,幼年时较倾向陆性。栖息地为山林中清澈之小溪流区域,但趾间无蹼,并不善泳,常被发现漫步于溪边凉湿的森林底层。雌龟每窝生 1-2 颗蛋。一季可生 2-3 窝。孵化期约 106 天左右。幼龟体质很弱。幼龟比成龟偏好于陆地活动。食性虽为杂食性,但较偏素食,多以植物为食,主要吃高纤维植物的果实、叶、茎和块根,偶尔会吃蚯蚓或蛞蝓。但在人工饲养下也喜好吃狗罐头。最好饲养在高湿度的饲育箱内,其饲育温度为25~28℃,湿度保持在80~85%左右。繁殖期于12月到隔年的2月,雌龟每年产约三次卵,每次产下1~2枚,卵在100~110天后孵化。本种虽很受欢迎,但在台湾其进口量甚少,大部分皆为野生的个体,所以必须特别注意是否有寄生虫。
背甲为茶褐色,甲长约等于甲宽,壳扁平,中央有一浅褐色之脊陵。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背甲的周围绕著一圈略向上翘的尖棘,所以也有太阳龟的称呼。腹甲为黄色有细黑放射纹,放射纹之中心为浅褐色之斑块。成龟约可达22公分,壳周围的尖棘会随著年纪而变得较钝。关于性别的分辨,除了看尾巴的粗细外,此种龟还有一特色,母龟腹部为了容纳较大型的卵,所以会有发达的腹甲蝶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