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闭壳龟(学名:Cuora yunnanensis),属龟鳖目地龟科爬行动物。壳长140 毫米左右。头中等,头背皮肤光滑。上颚不钩曲。背甲较低,具三棱,脊棱强。腹甲大,前缘圆,后缘凹入。背棕橄榄色或奶栗壳色,边缘及棱有时为黄白色。腹棕色或浅黄橄榄色,边缘黄白色,鳞缝暗黑色或腹黄橄榄色,在各腹盾上,有浅红棕色污斑 。
栖息地为海拔2000 m至2260 m的高原山地 ,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中国特有物种,仅知产于我国云南昆明及东川,被评估为功能性灭绝。云南闭壳龟有“中国特产”之称,可谓中国之宝物。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Ⅱ
数量稀少,价格被炒的很严重,一些人甚至出价50万购买,不知是真是假。
壳长140 毫米左右。头中等,头背皮肤光滑。上颚不钩曲。背甲较低,具三棱,脊棱强。腹甲大,前缘圆,后缘凹入。肛盾2枚。背腹甲以韧带相连,胸、腹盾间亦具韧带,腹甲前叶可动,不能完全闭合于背甲。四肢较扁,指、趾间全蹼。头橄榄色,头侧有黄线纹,咽及颏部有黄色对称的斑纹。背棕橄榄色或奶栗壳色,边缘及棱有时为黄白色。腹棕色或浅黄橄榄色,边缘黄白色,鳞缝暗黑色或腹黄橄榄色,在各腹盾上,有浅红棕色污斑。
背甲较低,具3棱,侧棱不明显。通身淡棕橄榄色,咽及喉部具两侧对称的鲜黄色花斑。腹甲每一块盾片具深浅不一的不规则的酱色污斑。吻突出于上颚,上颚不钩曲。肛盾2枚。腹甲前叶可动,但不能完全关闭背甲。
壳长140 mm左右。头中等,头背皮肤光滑。上颚不钩曲。背甲较低,具三棱,脊棱强。
腹甲大,前缘圆,后缘凹入。肛盾2枚。背腹甲以韧带相连,胸、腹盾间亦具韧带,腹甲前叶可动,不能完全闭合于背甲。四肢较扁,指、趾间全蹼。头橄榄色,头侧有黄线纹,咽及颏部有黄色对称的斑纹。背棕橄榄色或奶栗壳色,边缘及棱有时为黄白色。
腹棕色或浅黄橄榄色,边缘黄白色,鳞缝暗黑色或腹黄橄榄色,在各腹盾上,有浅红棕色污斑。
云南闭壳龟是杂食性的龟,一般情况下会捕食一些鱼类,但是偶尔也会食用一些植物,云南闭壳龟的苏亮稀少,人们饲养的也不多,所以在没有什么经验的情况下,建议不要饲养。
养殖稀有的云南闭壳龟类是当前龟类养殖中的热点,但养殖闭壳龟类才刚刚起步,甚至有些种类尚无人工繁殖的先例,在饲养技术、繁殖手段等问题上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如果盲目养殖势必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这非但没有拯救闭壳龟的厄运,反而加速它们的衰亡,同时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饲养繁殖是拯救闭壳龟类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发展和保护闭壳龟类资源的重要途径。饲养繁殖云南闭壳龟类虽值得提倡,但同时也必须提醒养殖户:在2001年,7种闭壳龟已全部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也就是说闭壳龟类是禁止贸易的物种,必须在饲养繁殖种群达到一定规模后方允许利用。目前,我国有关法规规定,饲养繁殖野生动物,必须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故闭壳龟类动物也不例外。投资者在引种前应先到当地林业厅或农林局咨询相关政策,切忌盲目饲养,避免触犯国家相关法规。
国内分布 : 云南,仅知产于我国云南昆明及东川。
中国种群占全球比例 :中国特有龟鳖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爬行动物,闭壳龟类仅仅是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世界上现存7种闭壳龟,因仅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素有“亚洲特产”之称,除安布闭壳龟分布在我国尚存争议外,其余6种在我国均有分布,且金头闭壳龟、潘氏闭壳龟、周氏闭壳龟、云南闭壳龟、百色闭壳龟这5种仅产于中国,有“中国特产”之称,可谓中国之宝物。
云南闭壳龟还没有人工饲养的记录,所以人们并没有很了解其饲养方式以及环境的布置,但是云南闭壳龟与黄缘的生活环境差不多,所以建议可以根据黄缘闭壳龟的生活环境,设计出一套适合云南闭壳龟生活的区域,这样至少可以保证饲养初期不是特别困难。
黄缘闭壳龟和金头闭壳龟,目前在泾县的分布仅限于安徽泾县古坝、蔡村和孤峰三乡的山涧溪流,分布范围为北纬30°27'到30°52'。在约80km2范围内,分布有80~240只金头闭壳龟。由于人们的活动使得栖息地范围不断缩小,从而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黄缘龟大多分布在青弋江支流,活于山区或丘陵,多见于林缘或稀疏灌木丛的杂草山上,活动地离水源较近,白天多隐藏于树根下,石头缝中等比较安静、阴暗的地方,其昼夜活动规律随季节而异16~8月气温较高,以夜间活动为主;4~5月和9~10月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早晚活动少,中午前后活动较多;气温下降至10℃以下时,多在山阳坡,隐藏于草堆中、烂树叶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