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头雀嘴鹎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泰国、中国(云南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以及四川西南部等地)。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林下植物发达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1.5-3m 的小树或高的灌木上。巢呈浅杯状,主要由草茎、草根、苔藓、卷须等构成。每窝产卵2-4枚,卵的颜色变化较大,从淡粉红色到深砖红粉红色,被有淡红色、深红色或暗红褐色斑。卵的形状变化亦较大,从长卵圆形到钝卵圆形均有。卵的大小平均为25.7mm×17.6mm,较长的为 28.1mm×18.0mm,较阔的为20.6mm×19.3mm,最小的24.0mm×16.1mm。
体大(22厘米)而独具一格的橄榄绿色鹎类。象牙色的嘴形厚而似雀,羽冠凸显,下体绿黄色。 与领雀嘴鹎的区别在额及脸颊灰色,无白色的前颈环,冠羽较长。尾具宽阔的黑色端带。虹膜-褐色;嘴-象牙色;脚-粉红。
叫声:示警时发出断续但悦耳的purr-purr-prruit-prruit-prruit声。叽叽喳喳的叫声及干涩的长啭颤音。
凤头雀嘴鹎栖息在海拔1000-3000m 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尤以林缘疏林和沟谷地带较常见,有时也出现在村寨和田边附近丛林中或树上。
食 性: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昆虫为主,常见种类有鞘翅目和鳞翅目昆虫及幼虫。植物性食物主要为植物果实、种子、浆果等。
习 性: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也常集成10只以上的大群。多在森林中层小树和灌木丛上活动和觅食,但也到高大乔木冠层和林下灌木层活动和觅食。
凤头雀嘴鹎观赏价值很高,但是野鸟居多,市面上比较少见。
额和头顶前部灰色,头顶和头顶上的冠羽,眼先及眼周均黑色,耳羽灰色或微沾烟褐色,后头和颈侧污灰色。背、肩两翅覆羽等上体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浅而发亮。飞羽黑褐色,外侧飞羽外翈缀亮橄榄绿色。尾羽黄绿色具宽的黑色端斑。颏和颊黑灰相杂,喉暗灰或灰褐色,其余下体黄绿色。虹膜棕褐色,嘴粗厚而短、象牙色或乳黄色,脚肉棕色至肉褐色。
野外鉴别:小型鸟类,体长18-22cm。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黄色,前额和脸灰色,头顶黑色,有一朝前竖立的黑色羽冠。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绿色,尾羽黄绿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端斑。
凤头雀嘴鹎(学名:Spizixos canifrons):属小型鸟类,体长18-22cm。嘴粗短、呈象牙色或乳黄色,前额和脸灰色,头顶黑色,有一朝前竖立的黑色羽冠。上体橄榄绿色,下体黄绿色,尾羽黄绿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端斑。
栖息在海拔1000-3000m的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生林、林缘疏林、竹林、稀树灌丛和灌丛草地等各类生境中。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冬季也常集成10只以上的大群。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