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嘴卷尾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北部(夏候鸟、留鸟);冬季迁到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西部和加里曼丹岛北部越冬。中国分布于云南西部、南部西双版纳及东南部,广西三防(九万大山)、贵县(夏候鸟);海南岛(夏候鸟、旅鸟、留鸟)。
鸦嘴卷尾是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与常绿林中活动、栖息的林栖鸟类。在中国海南岛经常出没于山区、茂密的林中或林间草地、林下灌丛间觅食,常见经久停留于高大乔木树冠枝干上,偶而突然起飞,袭击过往空中飞虫,或翱翔于林间草地,捕食受惊起飞。啄食树上的昆虫,或在林缘的田坝区捕食农田昆虫,偶尔也见在空中飞翔捕食飞虫。通常单只活动或成对活动,行动畏惧而隐蔽,为罕见鸟类。
鸦嘴卷尾常见经久停留于高大乔木树冠枝干上,偶而突然起飞,袭击过往空中飞虫,或翱翔于林间草地,捕食受惊起飞。啄食树上的昆虫,或在林缘的田坝区捕食农田昆虫,偶尔也见在空中飞翔捕食飞虫。通常单只活动或成对活动,行动畏惧而隐蔽,为罕见鸟类。
繁殖季节为4—6月间,巢置于乔木树高处树杈之间;巢呈杯状,由草丝及茎杆构成。每窝产3—4枚卵,卵径平均26.3mm×19.4mm。
鸦嘴卷尾全长约27cm。雄性成鸟(繁殖羽):全身羽毛深灰黑色;嘴型粗壮,嘴端钝类似乌鸦嘴,在鼻孔处嘴宽度为8.5-11.5mm,鼻孔几为须羽覆盖;前额、眼先绒黑色;眼后、颊及耳羽区暗黑色;头顶、颈、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为深黑色,并具鳞状斑闪蓝色金属光泽。
鸦嘴卷尾在市面上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价格不是那么明确。
鸦嘴卷尾全长约27厘米。雄性成鸟(繁殖羽):全身羽毛深灰黑色;嘴型粗壮,嘴端钝类似乌鸦嘴,在鼻孔处嘴宽度为8.5-11.5毫米,鼻孔几为须羽覆盖;前额、眼先绒黑色;眼后、颊及耳羽区暗黑色;头顶、颈、背、肩、腰和尾上覆羽均为深黑色,并具鳞状斑闪蓝色金属光泽;初级飞羽及翅上覆羽深黑色,初级飞羽外翈、次级飞羽及翅上覆羽缘表面,缀蓝色金属光泽;尾羽暗黑暗色,最外侧一对尾羽其末端向外上方强烈卷曲。颏黑褐色;喉和胸深黑色,羽端具鳞状斑的金属闪光;腹至尾下覆羽黑褐色,微具光泽;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亚成年鸟这部分羽端具污白色羽端斑。雌性成鸟酷似雄鸟,仅体羽光泽较差。
幼鸟上体纯黑褐色,仅个别羽端具微弱鳞状光泽;翅角关节缘污灰白色;翅初级飞羽暗黑褐色;尾羽暗褐黑色,仅基部羽缘微沾光泽,最外侧一对尾羽末端仅稍微向上卷曲。下体颏、喉暗黑褐色;胸深黑色,其鳞状斑光泽稀疏而不甚显著;腹至尾下覆羽黑褐色,羽端具污灰白色鳞斑或尖点斑;翅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具污白色尖端。
虹膜暗红褐色;嘴、跗蹠、趾及爪均黑色。
鸦嘴卷尾(学名:Dicrurus annectans)是雀形目卷尾科的鸟类。体型较黑卷尾稍为大些;体羽深辉黑色;嘴形侧扁,在鼻孔处其宽度与厚度几相等,嘴粗壮而钝;最外侧一对尾羽末端甚形卷曲,其与中央一对尾羽的距离与其跗蹠的长度几相等。跗蹠短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体羽灰或黑色。
树栖鸟类,善于空中滑翔,捕食空中飞行的昆虫;主要营巢于高大乔木顶端分岔枝处;雌雄亲鸟共同承担营巢、孵卵和育雏;每窝卵2-4枚。分布于中国于云南西部、南部西双版纳及东南部,河口,广西融水三防,为夏候鸟;海南南半部为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