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凤头鹃(学名:Clamator coromandus):体长约38厘米,顶冠及凤头黑色,具显眼的直立凤头,背及尾黑色而带蓝色光泽,翅栗红色,喉及胸橙褐色,颈圈白色,腹部近白。虹膜淡红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近淡土黄色,嘴角肉红色,脚铅褐色。幼鸟上体褐色,具棕色端缘,下体白色。
一般栖息于林木较多但开阔的山坡、山脚或平原。繁殖于印度、中国南部及东南亚,迁徙至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在中国台湾为迷鸟。4月初开始迁来,8月末开始迁走。种群数量较普遍,在森林保护中意义甚大。
红翅凤头鹃还是比较受大家欢迎的,市面上的价格一般在100到200元之间。
红翅凤头鹃嘴侧扁,嘴峰弯度较大。头上有长的黑色羽冠。头顶、头侧及枕部也为黑色而具蓝色光泽。后颈白色,形成一个半领环;背、肩,及翼上覆羽,最内侧次级飞羽黑色而具金属绿色光彩。腰和尾黑色,具深蓝色光泽。尾长,凸尾,中央尾羽均具窄的白色端斑。两翅栗色。飞羽尖端苍绿色。颏、喉和上胸淡红褐色;下胸和腹白色,跗跖基部被羽。覆腿羽灰色。尾下覆羽黑色,腋羽淡棕色,翼下覆羽淡红褐色。
幼鸟上体褐色,具棕色端缘,下体白色。
虹膜淡红色。嘴黑色,下嘴基部近淡土黄色,嘴角肉红色,脚铅褐色。
红翅凤头鹃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常活跃于高而暴露的树枝间,不似一般杜鹃那样喜欢藏匿于浓密的枝叶丛中。飞行快速,但不持久。鸣声清脆,似“ku—kuk— ku”声,不断呈三或二声之反复鸣叫。主要以白蚁、毛虫、甲虫等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
红翅凤头鹃的繁殖期为5-7月。4月即见有求偶活动。求偶时雄鸟尾羽略张开,两翅也半张开向两侧耸起,围绕雌鸟碎步追逐。但它们不自已营巢,通常将卵产于画眉、黑脸噪鹛和鹊鸲巢中。卵的颜色为蓝色,近圆形,大小为25-30×20-24毫米。
红翅凤头鹃嘴侧扁,嘴峰弯度较大。头上有长的黑色羽冠。头顶、头侧及枕部也为黑色而具蓝色光泽。后颈白色,形成一个半领环;背、肩,及翼上覆羽,最内侧次级飞羽黑色而具金属绿色光彩。腰和尾黑色,具深蓝色光泽。尾长,凸尾,中央尾羽均具窄的白色端斑。
红翅凤头鹃分布于自印度、斯里兰卡、经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东达菲律宾群岛、向南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以至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极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地及山沟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安波那。
红翅凤头鹃嘴侧扁,嘴峰弯度较大。头上有长的黑色羽冠。头顶、头侧及枕部也为黑色而具蓝色光泽。后颈白色,形成一个半领环;背、肩,及翼上覆羽,最内侧次级飞羽黑色而具金属绿色光彩。腰和尾黑色,具深蓝色光泽。尾长,凸尾,中央尾羽均具窄的白色端斑。两翅栗色。飞羽尖端苍绿色。颏、喉和上胸淡红褐色;下胸和腹白色,跗跖基部被羽。覆腿羽灰色。尾下覆羽黑色,腋羽淡棕色,翼下覆羽淡红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