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眉草鸟就是我们常见的也常说起的山麻雀,他们有着绝大部分鸟类通有的坏习惯,常常会偷食农民辛苦种植的水稻、大麦等农作物。但他们也是有自知自明的,人来了会很迅速的飞走。因三道眉草鸟的数量较多,在很多农村地区,常常有人在夜间捕捉三道眉草鸟作为美味佳肴,很多饭店也有这种鸟肉卖。
三道眉草鸟理想的体长应约为15cm,体型略大,这种草鸟非常容易看到的,从他的羽毛颜色就能识别出不是品种鸟。具醒目的黑白色头部图纹和栗色的胸带,以及白色的眉纹、上髭纹并颏及喉。
繁殖期雄鸟脸部有别致的褐色及黑白色图纹,胸栗,腰棕。雌鸟色较淡,眉线及下颊纹皮黄,胸浓皮黄色。雄雌两性均似鲜见于中国东北的栗斑腹鹀。但草鸟(三道眉草鹀)的喉与胸对比强烈,耳羽褐色而非灰色,白色翼纹不醒目,上背纵纹较少,腹部无栗色斑块。幼鸟色淡且多细纵纹,甚似戈氏岩鹀及灰眉岩鹀的幼鸟但中央尾羽的棕色羽缘较宽,外侧尾羽羽缘白色。亚种weigoldi较指名亚种鲜艳且栗色较重;tanbagataica的色彩最淡,腰棕色较少,胸带较窄;castaneiceps体型最小而色彩最深,上体较少纵纹。虹膜-深褐;嘴-双色,上嘴色深,下嘴蓝灰而嘴端色深;脚-粉褐。
三道眉草鸟通常市场是不卖的,购买的人非常少,甚至没有。
三道眉草鸟在野外生存时,对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但在家庭饲养的三倒霉草鸟且不能这么随便了,毕竟是有翅膀的说飞就飞了,可以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鸟笼子,也可以自制类似大小的竹笼,最好是封闭底、并有底圈,以防谷粒或谷壳飞出笼外,小型食、水罐各一枚、栖杠一根。
野外的三道眉草鸟在夏季多见于丘陵及高山上;冬季抵达山脚或山谷及平原等地。常栖息在草丛中,矮灌木间、岩石上,或空旷而无掩蔽的地面、玉米秆上、电线或电杆上等。冬季常见成群活动,由数十只结集在一起;繁殖时则分散成对活动。雄鸟有美妙动听的歌声,特别是在繁殖时期。
饲养在南北方的草鸟均可随当地自然气候,无须特别照顾。
三道眉草鸟通常市场是不卖的,购买的人非常少,甚至没有。很多人饲养的三道眉草鸟几乎都是捕捉回来的,因为这种鸟非常易见。但是刚捕获的野生草鸟十分怕人,见人惊飞碰撞。也有不法养殖者会对三道眉草鸟进行全身羽毛染色来冒充品种鸟买卖。因此喜欢宠物鸟的朋友们在购买品种鸟时一定要小心谨慎。那么如果是在饲养三道眉草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应将三道眉草鸟捆绑放入有笼套罩起的笼中饲养,尽量保持环境安静,否则会碰得头破羽损。待鸟吃饲并稍安定几日后,再逐渐打开笼套,并置常有人走动的地上,使鸟逐渐适应。每周添换两次食、水,吹去食罐中剩余的谷壳,每周彻底清理一次鸟笼。待开始自己小声鸣叫后再全部去掉笼套,早晨或中午(冬季)挂明亮的高处,激发其鸣啭;平时仍置地面。
在中国草鸟(三道眉草鹀)分布广,多为留鸟,易于饲养,适于初学养鸟者。雌雄异色,雌鸟上体黑褐色或黑色羽干线较多,脸部染土黄色;胸部栗色带不明显,腹部羽色也较淡。
繁殖于4一7月间,每年繁殖二次。营巢于山地的灌丛中,小松树或茶树上,也见于溪边、田边小而密的荆棘丛中,离地多不及1米高。巢为较精巧的杯形构造,用草及细嫩的攀藤、撕碎的高粱叶等作材料,干草是最主要的成分,内垫以特别细嫩的草茎或根等。卵壳色泽变化甚大,浅蓝色或呈橄榄蓝色,或呈浅橄榄褐色,斑纹为棒状、粗线状、丝状等,底斑紫褐色、灰白或稍显红色有斑,表层斑橄榄褐和黑褐色。
三道眉草鸟喜栖在开阔地带,在吉林地区栖于丘陵地带的稀疏阔叶林,人工林和其他小片林缘;在半山区的开阔地区也有分布;在沈阳它喜栖于明亮的丘岗,而有浓厚的杂草、稀疏的散布着小柞树、小松林和小桑树地区;在胶东半岛它喜栖山麓和沟谷附近的灌木丛和草丛间;在秦岭常在山麓平原地区;在湖南和贵州见于离村较远的树丛和田地中活动;但在青海见于湟水河谷的丘陵草地中。有的亚种于夏日见于海拔2800m 的高山上,但不进入密暗林内。据统计三道眉草鸟垂直分布界在1100m以下,而500—1100m间此鸟为优势种。
分布于日本,哈萨克斯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半岛,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联邦。中国分布很广,从东北北部,西至新疆,南至广东,西南至四川等地。
旅鸟:中国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