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噪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灌木和竹丛发达的茂密阔叶林较喜欢。
喜结群,即使繁殖期间,也常见3-5只成群在一起。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跃和喜欢鸣叫,常边跳边叫,有时一只鸣叫,引起群中其他个体跟着高声齐鸣,叫声响亮,极为嘈杂、喧哗。多在地上落叶层中觅食。
主要以金龟甲、步行虫、甲虫、蝉、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榕树果、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主要以金龟甲、步行虫、甲虫、蝉、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榕树果、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
白冠噪鹛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和沟谷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林下灌木和竹丛发达的茂密阔叶林较喜欢。喜结群,即使繁殖期间,也常见3-5只成群在一起。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中活动和觅食。性活跃和喜欢鸣叫,常边跳边叫,有时一只鸣叫,引起群中其他个体跟着高声齐鸣,叫声响亮,极为嘈杂、喧哗。多在地上落叶层中觅食。主要以金龟甲、步行虫、甲虫、蝉、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榕树果、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讲白冠噪鹛放在较小板笼内饲养,先让它安静下来,可以洒欲,不可见阳光,放好食缸和水缸,用活的面包虫放在食缸上诱食。让它渐渐的习惯笼中生活才换到普通的画眉笼中饲养,要盖上深色笼衣,以后再逐渐的慢慢打开笼衣。
白冠噪鹛的繁殖期为4-7月。通常营巢于海拔1500m以下的常绿阔叶林中。巢为浅杯状,结构较为粗糙、松散,主要由细枝、枯草茎、草叶、竹叶、根和少量苔藓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细草茎和须根。巢多置于林下灌木或幼树上。每窝产卵通常3-5枚,偶尔有多至6枚和少至2枚的,卵纯白色、光滑无斑,为椭圆形,大小为2530mm×21-24mm。
白冠噪鹛的歌声很好听,受到很多鸟友的喜爱,价格一般在350元左右。
中型鸟类,体长28-32cm。整个头和头顶羽冠白色,羽冠后部稍沾灰,有一宽阔的黑色贯眼纹从眼先经眼直到耳羽,在白色的头上极为醒目。上背和后颈间有一棕栗色或锈红色领环,并沿颈侧延伸至下胸,形成一同色胸带,此环带之后的上下体羽主要为橄榄褐色,而之前的上下体羽则主要为白色。滇南亚种无此环带,后颈为蓝灰色,背为栗褐色,下体几全为白色,待征均甚明显,野外不难识别。我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种类。
叫声清晰哨音及低声吱吱叫发展成响亮似咯咯"大笑"的群叫声。
白冠噪鹛(学名:Garrulax leucolophus)是画眉科噪鹛属的鸟类。是中型鸟类,体长28-32厘米。常见于常绿阔叶林、杂有竹丛的树林以及林下灌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主要以金龟甲、步行虫、甲虫、蝉、鳞翅目幼虫等昆虫为食,也吃榕树果、草子和其他植物果实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印度、中南半岛、苏门答腊以及中国大陆的西藏、云南等地。
白冠噪鹛雌雄羽色相似。整个头、头侧、羽冠以及颏、喉和上胸白色;前额基部、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宽阔的黑色贯眼纹,在白色头部极为醒目;最长的冠羽后部逐渐变为灰色或棕灰色,紧靠头部白色之后有一锈红色或棕栗色领圈,沿颈侧延伸至同色的下胸,领圈后的上下体羽概为橄榄褐色。滇南亚种无领圈,白色头部后的后颈呈灰色或蓝灰色,背栗褐色往后渐淡,下体几全为白色,仅两胁和尾覆羽棕色;两翅和尾暗褐色微缀橄榄褐色。虹膜红褐色或棕红色,嘴黑色,脚黑灰色至淡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