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裂叶豚草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适应期,自2000年正以异常态势迅速蔓延,向农田、果园、城镇、绿化带、公路和铁路沿线入侵,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有些地段布满了该草群落,成为优势种群取代了当地杂草。随着三裂叶豚草在一些地区的蔓延,三裂叶豚草花粉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三裂叶豚草不但影响农业生产,还威胁人类健康,影响旅游业的发展。
三裂叶豚草一年生粗壮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有时可达170厘米,有分枝。叶对生,有时互生,具叶柄,下部叶3-5裂,上部叶3裂或有时不裂,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两面被短糙伏毛。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浅碟形,绿色;总苞片结合,外面有3肋。花托无托片,具白色长柔毛,每个头状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黄色,长1-2毫米,花冠钟形,上端5裂,雌头状花序在雄头状花序下面上部的叶状苞叶的腋部聚作团伞状,具一个无被能育的雌花。花期8月,果期9-10月。
原产北美。在中国东北已驯化,常见于田野、路旁或河边的湿地。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属于"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30年代在中国辽宁铁岭地区发现,首先在辽宁省蔓延,随后向河北、北京地区扩散。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危害小麦、大麦、大豆及各种园艺作物。
三裂叶豚草(学名:Ambrosia trifida L.):一年生粗壮草本植物,高50-120厘米,有时可达170厘米,有分枝。叶对生,有时互生,具叶柄,下部叶3-5裂,上部叶3裂或有时不裂,上面深绿色,背面灰绿色,两面被短糙伏毛。在枝端密集成总状花序。总苞浅碟形,绿色;总苞片结合,外面有3肋。花托无托片,具白色长柔毛,每个头状花序有20-25不育的小花;小花黄色,长1-2毫米,花冠钟形,上端5裂,雌头状花序在雄头状花序下面上部的叶状苞叶的腋部聚作团伞状,具一个无被能育的雌花。花期8月,果期9-10月。
1989年调查,三裂叶豚草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造成土壤干旱贫瘠、遮挡阳光,降低农作物产量,而且豚草花粉是人类“枯草热”又称“花粉病”的主要病源,引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在美国,在豚草花粉传播的季节,大量人员因过敏反应而丧失劳动能力。
三裂叶豚草是危害人类健康和作物生产的危险性杂草,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由于该草的花粉中含有水溶性蛋白,与人接触可迅速释放,引起过敏性变态反应,它是秋季花粉过敏症(枯草热症)的主要致病原,每年8-9月,大量三裂叶豚草花粉在空气中飞扬,当花粉密度达到40-50/m3时,人们吸入后就会感染,导致咳嗽、流涕、哮喘、眼鼻奇痒或出现皮炎,每年同期复发,病情逐年加重,严重的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乃至死亡。
在美国、加拿大及欧洲使上千万人致病受害,有的地方人群发病率高达30%,美国豚草的花粉年产量大约有100万吨,花粉过敏症患者1460万,年治疗费高达6亿美元;在日本大阪地区,每到秋天豚草花粉症流行时,大批居民离家外出逃避;沈阳地区是中国三裂叶豚草发生严重地区之一,1987年沈阳市空气中三裂叶豚草花粉的含量是1983年的38倍,人群发病率为1.52%。
三裂叶豚草原产北美。在中国东北已驯化,常见于田野、路旁或河边的湿地。在《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属于“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1930年代在中国辽宁铁岭地区发现,首先在辽宁省蔓延,随后向河北、北京地区扩散。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危害小麦、大麦、大豆及各种园艺作物。
广布世界大部分地区, 已知分布的国家及地区:
亚洲:缅甸、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日本。
非洲:埃及、毛里求斯。
欧洲: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瑞典、匈牙利、原苏联。
美洲: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牙买加、危地马拉、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秘鲁、智利、巴西。
大洋洲:澳大利亚。
中国分布:吉林、辽宁、北京、天津、浙江。
三裂叶豚草能适应各种不同肥力、酸碱度土壤,以及不同的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不论生长在肥土瘦地和酸度重的死黄土、垃圾坑、污泥中,或碱性大的石灰土、石灰渣、石砾、墙缝里及无光照的树阴下,均能正常生长,繁衍后代。多见于肥沃或冲积土上。种子多(每株产2000-8000粒),再生能力强,割5次后仍能再生。种子在土中能保持生命力4-5年。植株高大(3m),生长繁茂,消耗水、肥超过作物数倍,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有苦味,牲畜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