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边经常能看到一些毛茸茸的杂草,仿佛小狗的尾巴,无论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大家都形象地叫它们“狗尾巴草”。据上海植物园园艺专家介绍,它们其实只是形似,而并不是一样的植物。在上海植物园植物大楼旁的花境里大量盛开的又高又大的“狗尾草”,其实是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而不是我们在乡间常见的狗尾草。通过仔细观察,是可以找出它们的一些区别的:
首先是叶子的区别。两者叶形不一样,狗尾草的叶子是线状披针形,而狼尾草的叶子是线形,即狗尾草的叶片上下是不一样粗的,而狼尾草的叶片形状却是上下一致;叶长不一样,狗尾草叶片约4—30厘米长,而狼尾草可达30—60厘米。
其次是刚毛的区别。长度不一样,狗尾草的刚毛长0.4—1厘米,狼尾草的刚毛长达1—1.5厘米;颜色不一样,狗尾草以绿色或者黄褐色居多,狼尾草则多为紫色。
还有植株高度上的区别。狗尾草的高度通常在60厘米左右,而狼尾草高则可达到1米。
此外,狗尾草的叶子短粗,花序也短,通常10厘米左右,较柔软,如毛笔;狼尾巴草的叶子细长,花序也长,有25厘米左右,较硬,如试管刷。因而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狼尾草的观赏价值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狗尾草和狼尾草用途很广,可作饲料,也是编织或造纸的原料,还可以作固堤防沙植物。
狼尾草
【中药名】狼尾草(《本草纲目拾遗》)
【别名】稂、童粱、孟、狼尾、守田、宿田翁、狼茅、芦秆莛、小芒草、老鼠根、狗仔尾、黑狗尾草、光明草、芮草。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Pennisetum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 Spreng.的全草。
【功效分类】清热药;凉血止血药。
【性味归经】甘;性平。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明目。主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
狼尾草根
【中药名】狼尾草根(《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Root of Chinese Pennisetum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 Spreng.根及根茎。
【功效分类】清热药;解毒药。
【性味归经】甘;平。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解毒。主治肺热咳嗽;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克。
暂时没有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狼尾草种子繁殖:直播。2~3月,将种子均匀撒入整好的地上,盖一层细土。分株繁殖:将草带根挖起,切成数丛,按行距375px×250px开穴栽种,盖土浇水。
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每年施1~2次追肥,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铺地狼尾草:分布于东非洲之热带地区,但许多其他国家已引入。我国台湾引入作水土保持植物,在台湾中部已归化,大量再生繁殖。
西藏狼尾草:产我国西藏西部;多生于海拔7000-9 000米的较干燥的山坡上。缅甸、斯里兰卡以及喜马拉雅山区也有分布。
乾宁狼尾草:产四川、云南;生于干旱河谷山坡及路旁,海拔1 500-3 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四川乾宁县。
牧地狼尾草:分布热带美洲及热带非洲,但已引入许多国家。我国台湾及海南已引种而归化,常见于山坡草地。
陕西狼尾草:产陕西、甘肃等省;多生于海拔500-1 100米山坡路边。模式标本采自陕西略阳县。
狼尾草清肺止咳;凉血明目。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
《湖南药物志》:"明目,散血。治眼目赤痛。"
用法用量: 根或根茎1~2两,全草3~5钱。治目赤肿痛多用全草入药,余皆用根或根茎。
野生狼尾草成坪时间49d,最大草层高度117.14cm,生长4个多月后茎叶鲜重112.93t/h㎡、茎叶干重32.99t/h㎡、茎叶最大截留率45.35%、茎叶最大截留量5.12mm,均明显优于对照草种;生长4个多月后枯落物有效蓄水率304.88%,略低于对照草种,但两者枯落物有效蓄水量均极低;野生狼尾草茎叶覆盖降低地表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的生态效应比对照草种更显著。
狼尾草可作饲料;也是编织或造纸的原料;也常作为土法打油的油杷子;也可作固堤防沙植物。
狼尾草多生于海拔50~3200米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世界均有分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耐轻微碱性,亦耐干旱贫瘠土壤。狼尾草生性强健,萌发力强,容易栽培,对水肥要求不高,少有病虫害。多年生狼尾草根系较发达,具有良好的固土护坡功能。其全草、根或根茎均可供药用,其中,全草可清热、凉血、止血;根或根茎清热解毒。此外,它还是一种饲用植物和观赏植物。
狼尾草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高30~120厘米,在花序下密生柔毛。叶鞘光滑,两侧压扁,主脉呈脊,在基部者跨生状,秆上部者长于节间;叶舌具长约2.5毫米纤毛;叶片线形,长10~80厘米,宽3~8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生疣毛。圆锥花序直立,长5~25厘米,宽1.5~3.5厘米;主轴密生柔毛;总梗长2~3(~5)毫米;刚毛粗糙,淡绿色或紫色,长1.5~3厘米;小穗通常单生,偶有双生,线状披针形,长5~8毫米;第一颖微小或缺,长1~3毫米,膜质,先端钝,脉不明显或具1脉;第二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具3~5脉,长约为小穗1/3~2/3;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11脉;第二外稃与小穗等长,披针形,具5~7脉,边缘包着同质的内稃;鳞被2,楔形;雄蕊3,花药顶端无毫毛;花柱基部联合。颖果长圆形,长约3.5毫米。
叶片表皮细胞结构为上下表皮不同;上表皮脉间细胞2~4行为长筒状、有波纹、壁薄的长细胞;下表皮脉间5~9行为长筒形,壁厚,有波纹长细胞与短细胞交叉排列。染色体2n=18。花果期夏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