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遂含有大戟固醇等多种萜醇,其毒理类似巴豆酸和斑蝥素的作用,中毒潜伏期约30分钟至2小时。能刺激肠道,增加肠蠕动,对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加,并有凝集、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
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毒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大便、里急后重。同时产生头痛、头晕、心悸、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弱、发绀、谵语、体温下 降、脱水、昏迷、痉挛、呼吸困难、瞳孔散大,最后可由于呼吸、循环衰竭而导致死亡。
治疗与解救
用温开水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再服通用解毒剂。
静脉输入5%葡萄糖盐水,防止失水过多,发生虚脱。
对症治疗:
出现剧烈腹痛时,应立即肌注硫酸阿托品O.5mg,若症状不能控制,可肌注吗啡或哌替啶注射液。
呼吸、循环衰竭时,给兴奋剂或强心剂。
中药治疗:
1、大青叶30g,黑豆15g,水煎至300ml,1次顿服。
2、生绿豆30g,生大豆15g,黄柏6g,黄连6g,水煎2次合服,每2~3小时服1次,2次服完。连服3~5剂。
3、腹泻不止时,用人参9g,黄连6g,水煎服。
4、甜桔梗30g,煎汁服。
5、菖蒲汁200ml,或芦根120g,煎汤服。
甘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块根,炮制后分醋甘遂,煮甘遂,煨甘遂,制甘遂,甘遂的功效是泻水逐饮,破积通便,甘遂的作用是治水肿,腹水,大小便不通。
性味: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脾经、肺经、肾经、膀胱经、大肠经、小肠经
功效:泻水逐饮、破积通便
主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5-1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宜用炮制品。
1、甘遂主治腹满浮肿,下水、留饮,破癥坚积聚,亦与大戟主治大同小异,但兼能消食,通利谷道,稍与大戟不同,则攻坚之力,殆尤为过之。所主疝瘕,盖以湿热壅结者言之,而寒气凝滞之症,非其所宜。《别录》
2、甘遂治风痰迷心癫痫:甘遂二钱,研为末,放在猪心里。缚紧,纸懈,煨熟。取药出,加辰砂末一钱,分成四份。每服一份,半用过的猪心煎汤调下。以大便下恶物为效,否则须再次服药,此方名“遂心丹”。
3、甘遂治小儿马脾风(风热喘促,闷乱不安):甘遂(包面中,煮过)一钱半、辰砂(水飞)二钱半、轻四化建设少许,共研为末。服时,先取少许浆不,滴入一为油,然后放药末二、三分在油上。等药下沉,去浆灌服。此方名“无价散”。
4、甘遂治麻木疼痛:甘遂二两、蓖麻子仁四两、樟脑一两,共捣作饼,贴患处。此方名“万灵膏”。内服甘草汤。
5、甘遂消渴:甘遂(麸炒)半两、黄连两,共研细,加蒸饼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丸,薄荷汤送下。忌甘草。
6、甘遂治痞症(发热、盗汗、胸背疼痛):甘遂包在面中,放浆水内煮十沸,去面。把甘遂在微火上炒黄,研为末。大人每服三钱,小儿每服一钱,临星时服,冷蜜水送睛。忌油腻鱼肉。
用药禁忌
1、气虚、阴伤、脾胃衰弱者及孕妇忌服甘遂。
2、甘遂不宜与甘草、山药同用。
甘遂用种子繁殖,种子卵圆形,长2.4毫米,直径1.5毫米,千粒重3.35克。其种子在室温下袋藏会显著降低发芽率,宜放在冰箱或干燥器内贮藏。分直播或育苗移栽2种方法。
1、直播 :按20~25厘米行距开1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在沟内,覆土、轻压、浇水,以后视墒情浇水,半月左右出苗,每公顷用种15千克。
2、育苗移栽 :第一年育苗,第二年春季移栽,移栽时将串状根挖出,从根的细节处一节一节切开,切时不伤粗的部分,穴栽,行距20~25厘米,株距12厘米,覆土6厘米左右为宜。
选地整地:按适种环境选好地块,每公顷施厩肥或堆肥52500千克左右,深耕30厘米,耙细整平。
田间管理
1、间苗 :苗高5~6厘米时间苗,保持株距12厘米;
2、中耕除草 :生长期间要中耕除草,生长前期中耕要浅,生长后期逐步加深;
3、追肥 :每年追肥2~3次,在幼苗期,每公顷施入粪尿15000千克左右,20天后再施入粪尿并施过磷酸钙1500千克。第3次在1个月后施些草木灰、饼肥等,促进长根;
4、除花 :在开花时可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的生长发育。
病虫防治
1、叶斑病
初夏高温季节时发生,严害为害时,叶片枯萎。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1:1:150倍波尔多液或克菌丹防治。
2、地下害虫
主要有地老虎、蝼蛄。按常规方法防治。
甘遂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肿手花根、九头狮子草、化骨丹、肿手花、头痛花、猫儿眼。
苦甘,寒,有毒。
《本经》:味苦,寒。
《别录》:甘,大寒,有毒。
《吴普本草》:神农、桐君:苦,有毒。
归肺、肾、大肠经。
《得配本草》:入足少阴经气分。
《本草新编》:入胃、脾、膀胱、大、小肠五经。
甘遂的功效与作用:泻水逐饮;破积通便。主水肿;腹水;留饮结胸;癫痫;喘咳;大小便不通。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本经》: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
《别录》:下五水,散膀胱留热,皮中痞,热气肿满。
《纲目》:泻肾经及隧道水湿,脚气,阴囊肿坠,痰迷癫痫,噎膈痞塞。
《药性论》:能泻十二种水疾,治心腹坚满,下水,去痰水,主皮肤浮肿。
甘遂多年生草本,高25-40cm。别名主田、重泽、甘藁、陵藁、甘泽、苦泽、白泽、鬼丑、陵泽、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甘肃、山西、陕西、宁夏、河南等地,多生在低山坡、荒坡、沙地、田边和路旁等,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可作药用。
甘遂根细长,弯曲,中段及末端常有串珠状、指状或长椭圆状块根,外表棕褐色。
茎常从基部分枝,下部带紫红色,上部淡绿色。叶互生;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及狭披针形,长2-9cm,宽4-10m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
杯状聚伞花序顶生,伞梗5-9,基部轮生叶长圆形或狭卵形,长1.5-2cm,宽8-9mm;每伞梗常再次分叉,细弱,长2-4cm;苞叶1对,三角状卵形,长5-9mm,全缘。
总苞陀螺形,长约2mm,先端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白毛,腺体4,新月形,黄色,两端有角,生于裂片之间的外缘;雄花8-13,每花具雄蕊1;雌花1,位于雄花中央,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近球形,无毛,灰褐色,长约2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