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粉末黄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直径4~39μm,脐点叉状、人字状或裂缝状;复粒由 2~4 分粒组成。木纤维淡黄色,多成束,直径20~30μm,壁厚约5 μm,有单纹孔,胞腔含淀粉粒。韧皮纤维近无色,长梭形,多单个散在,直径15~17μm,壁极厚,孔沟不明显。具缘纹孔导管直径约至68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木射线细胞壁稍增厚,纹孔较密。油细胞长圆形,含棕色分泌物。
取本品粉末3g,加石油醚(30~60℃)30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油醚 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药对照药材3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D)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乌药又名天台乌药,矮樟根,鲫鱼姜,乌药的功效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乌药的作用是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
性味:辛、温
归经:脾经、胃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胸胁满闷;脘腹胀痛;头痛;寒疝疼痛;痛经及产后腹痛;尿频;遗尿。
禁忌:
1、气虚及内热证患者禁服
2、孕妇及体虚者慎服。
3、《医学入门》:“疏散宣通,甚于香附,不可多服。”
4、《本草经疏》:“病属气虚者忌之。”“妇人月事先期,小便短赤,及咳嗽内热,口渴、口干、舌苦,不得眠,一切阴虚内热之病,皆不宜服。”
5、《本经逢源》:“不可见火。”
种子: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作为采种的母株。在每年立冬前后20天采摘核果。核果采摘后,清除外表皮,挑除变质及不饱满的种子,种子千粒重80g±4g,进行湿沙藏,期间需勤检查,保持一定湿度。
播种:在每年清明前后播种,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前土壤应提前进行翻耕使其充分风化。播前施有机肥,采取条播或散播形式,播种密度约为每亩种子5kg。播种后盖土(厚度在种子大小的三倍左右),并覆盖稻草(切割为3cm~4cm长)。
幼苗管理:种子发芽后应根据气候情况搭建黑色遮阳网。幼苗萌芽后应及时除草,并对幼苗进行追肥,每2个月进行一次,至9月除去遮阳网以炼苗。平时应注意抗旱排涝。一般幼苗1~2年即可移栽。
种植管理:移栽地应选取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在头年立冬之前进行翻耕整地,使土壤充分风化、熟化,同时除净杂草树根,耙碎整平,整成宽约1m的水平带。山地以红壤土(或红黄壤土)、微酸性为宜,土壤应深厚,山地坡度控制在20°以内为宜。移栽前施有机肥,3月初移栽种苗,每亩约2000株~4000株。种植时深度应为盖住根部上2cm~3cm,踩实,浇定根水。应勤除草,施肥每年2次~3次,适当修剪。
注意事项
选取生长良好、粗壮的植株采收乌药种子,采种后进行湿沙藏并拌入新高脂膜提高种子发芽率。选取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红壤土(或红黄壤土),播种后盖土覆盖稻草并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乌药移栽定苗后的大田,要及时除草,松土,确保水肥充足。叶片开始扩展的时候,向叶面上喷施药材根大灵。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药用含量大大提高。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在秋末要做好越冬防寒保温工作,确保安全越冬。
乌药外面棕黄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凉感。幼枝青绿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金黄色绢毛,后渐脱落,老时无毛,干时褐色。顶芽长椭圆形。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药用价值。
1 、挥发油的兴奋作用:内服时,有兴奋大脑皮质的作用,并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的作用。局部外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缓和肌肉痉挛性疼痛。
2、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对消化道的影响:有报导乌药对胃肠平滑肌有双重作用,此外,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
4、止血作用:体外实验证明,乌药干粉能明显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促进血凝及良好的止血作用。
5、其它作用:用乌药长期喂大鼠,可使体重增加,并对小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龙脑可发汗、兴奋、镇痉、驱虫等。
乌药别名:旁其、天台乌药、矮樟、矮樟根、鸡骨香、白叶柴,为樟科、山胡椒属植物,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米,胸径4厘米。树皮灰褐色;根有纺锤状或结节状膨胀,一般长3.5-8厘米,直径0.7-2.5厘米,外面棕黄色至棕黑色,表面有细皱纹,有香味,微苦,有刺激性清凉感。幼枝青绿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金黄色绢毛,后渐脱落,老时无毛,干时褐色。顶芽长椭圆形。叶互生,卵形,椭圆形至近圆形,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药用价值。生于海拔200-1000米向阳坡地、山谷或疏林灌丛中,中国多地有栽培。
根药用,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采挖,为散寒理气健胃药。果实、根、叶均可提芳香油制香皂;根、种子磨粉可杀虫。
已知乌药中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三大类。且随着产地的不同,其组分也产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