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羊肉一直是中华民族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从中医营养学方面看,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的作用,是补阳佳品,同时,羊肉还能温补气血、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开胃健脾;此外还能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软化血管,甚至也能起到抗衰老的作用。因此,羊肉是冬天的营养佳品,既能滋补身体,饱尝美味,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尽管如此,因为羊肉属于大热之品,多吃很可能会上火,还会引起胃疼、大便干结、咳嗽、黄痰、烦躁、失眠、等症状,而且羊胆固醇含量非常高,腥味比较浓。所以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的人都不宜食用或者因此患有肝病、高血压、急性肠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病人,或者在发热期间也不宜食用,所以,羊肉不要一次吃得太多,最好同时吃些白菜、粉丝等。
因为羊肉一上火,所以有些人认为羊肉不宜在夏天吃,但是,中医专家认为,夏天吃羊肉,可以助体内驱寒解毒。恰恰是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 对于某些在夏天经常食用冷冻食品而使脾胃受寒等,常吃羊肉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不过,不管怎么说,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夏天吃羊肉,当因人而异。如果是体质偏热,阳偏盛的人,则不适合食用羊肉。
所以说,吃东西还是要按时令、适当吃才有益于健康。
据说红焖羊肉最早出现在1988年,一位姓李的老先生退休后利用一间临路的房开的的饭庄,开张没多久就生意红火风靡牧野,因为红焖羊肉肉嫩、味鲜、汤醇,不久便红遍中原,闯进京都。
那么红焖羊肉该如何做呢?
下面我们来介绍下红焖羊肉的做法:
一、材料:羊后腿肉、胡萝卜、盐、十三香、黄酒、老抽、姜、八角、花椒、干辣椒、山奈、草果、鸡精等适量。
二、做法:
1、 将羊肉剁成块后,灼水,然后沥干水分;将胡萝卜切块;
2、 在砂锅中用少量的油,把姜、八角、花椒、山奈、草果、辣椒等调料炒香;
3、 然后加入灼水后的羊肉,均匀翻炒,并加入少了黄酒,以去除腥味;
4、 再放入老抽炒匀,然后加盐和十三香再加水焖至八成熟;
5、 另取一锅用油将切好的胡萝卜加盐炒匀;
6、 最后将焖好羊肉加入胡萝卜的锅中再加少量的水煮,直至胡萝卜熟透收干水分,加入鸡精调味即可。
红焖羊肉的做法基本相同,不过调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适当更改,比如还可以用下列材料做红焖羊肉:羊肉或羊排、白萝卜、土豆、葱、姜、蒜、料酒、辣椒酱和生抽、大料、桂皮、香叶、红枣、枸杞等。首先将羊肉、白萝卜、土豆切块;然后将羊肉灼水后沥干水分备用;接着在锅中热油,用葱段、姜片、蒜末爆香后,放入焯好的羊肉块,倒入料酒,翻炒3分钟,再加入辣椒酱和生抽,再炒至羊肉上色后盛入砂锅中,加入大料、桂皮、香叶和清水继续烧,直至水沸腾后撇去沫子,加盐、胡椒粉,再加入萝卜、土豆块、红枣、枸杞,转小火炖约50分钟即可。
注意红焖羊肉有三讲究“一讲肉,二讲料,三讲汤”,所谓“讲肉”就是所用的羊肉是整只羊最有营养价值的部位,如羊后腿、羊上脑、三叉等,同时羊肉必须保证鲜嫩,可选用肉质柔软的豫东羊,且体重最好在13—15斤左右;所谓“讲料”是指佐料多种,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膻味,而且增加香味;而“讲汤”则是指用大羊主骨、敲主骨油温火熬制而成,这样的汤味鲜可口。
虽然羊肉美味有营养,但是羊肉属大热之品,因此凡有发热、牙痛、口舌生疮、咳吐黄痰等上火症状的人都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