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东野菰多分布在林下地区或者阴暗潮湿的地方,一般不需要强烈的光照,过度的光照反而会导致东野菰的长势被阻碍。现在随着东野菰的功效与作用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认识,东野菰在全国各地都已经被广泛的种植。那么东野菰到底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我们一起从下文找找答案吧。
东野菰的味道微苦而且属性寒凉,所以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身体出现的热症有比较好的调理作用。但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分量,不要因为过量的使用导致东野菰造成我们身体的损害,甚至是造成中毒的现象,危及生命。
东野菰可以治疗一些身体出现的炎症,比如说咽喉肿痛,骨髓炎,以及尿路感染等情况,可以迅速的达到消炎去肿的作用。对抑制身体炎症的发作有显著的功效。可以作为正规医疗手段的辅助药材食用,只要运用得当,可以帮助药物更好的起效,缓解病人的痛苦。
东野菰还可以外敷使用,可以外敷治疗毒蛇的咬伤。当然如果考虑到东野菰的毒性对我们的身体的不利影响,可以选择加入一些麻油,用来辅助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地缓解东野菰的毒性,并且也可以对咬伤就行麻痹治理,为接受正规的医学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东野菰是用分株方法进行繁殖,种株的好坏直接影响东野菰的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由于黑粉菌侵入的时间、数量和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常引起种性退化,导致雄茭、灰茭的出现,所以每年应严格优选种株。
优良母株的选择要求:当年株形整齐,孕茭早,结茭多,茭肉肥大,茭形好看;结茭部位低,且成熟一致;无雄茭、灰茭,无壳里青、畸形茭的茭墩留种。
每年双季茭种苗应严格精选3次;第1次选在当年种植的东野菰夏茭采收时进行,根据选种标准选择优良单株做种并做好标记;第2次在春茭采收时对第1次选择的种株进行复选,除去不符合标准的茭株;第3次结合冬季茭田管理及时挖去雄株、杂株、灰株及壳里青、畸形茭等茭墩。一般栽植1亩大田需250个种墩左右。
栽前留10cm,割去选留好的优良种墩的地上枯叶,挖出种墩,劈取健壮老茎苗,以一根带根的老茎为一苗。栽植密度宽行1m,窄行0.8m,株距0.6m,每亩栽1400墩左右。栽植深度以老茎的白色部分入泥为宜(即原来的深度)。
东野菰生于林下草地或较阴湿地。寄生于禾本科植物芒草、芦苇等的根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野菰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50)cm。茎黄褐色或紫红色,不分枝或自基部处有分枝。叶肉红色,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0mm,宽3-4mm,光滑无毛。
花常单生茎端,稍俯垂;花梗粗壮,长10-30(-40)cm,常具紫色条纹;花萼佛焰包状,一侧斜裂至基部,长2.5-4.5(-6.5)cm,紫红色、黄色或黄白色,具紫红色条纹;花冠近唇形,常与花萼同色,筒部宽,稍弯曲,长4-6cm,先端5浅裂,上唇裂片和下唇的侧裂片较短,近圆形,全缘,下唇中间裂片稍大;雄蕊4枚,内藏,花丝着生于距筒基部1.4-1.5cm处,长7-9mm,紫色,花药黄色成对粘合,仅一室发育,下成对粘合,仅一室发育,下方一对雄蕊的药隔基部延长成距,子房1室,侧膜胎座4个,柱头盾形。
蒴果圆锥状或长卵球形,长约2-3cm,2瓣开裂。种子多数,细小,椭圆形,黄色。花期4-8月,果期8-10月。
寄生植物野菰属列当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整个列当科都是营寄生的植物,南方最常见的是本种。茎基部分枝,地上不分枝。叶退化成鳞片状,全株肉色。枝顶开花,萼佛焰苞状,冠二唇形,紫红色,黄白色。地下根常附於禾本科寄生植物。全株药用,具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
东野菰无法靠光合作用来获得养分,为了维生,需寄生于其它的植物。类似东野菰的植物,便被称为"寄生植物",而被寄生的对象,则称为"寄主"。一般而言,东野菰多寄生于低海拔的甘蔗、五节芒等禾本科植物的根部。
东野菰高15-30公分,她的花萼肉质,呈佛焰包状,花冠则成管状,正好与花梗相互垂直,形状正如同烟斗,因此又被称为"番仔烟斗",极容易辨识。这种植物除了花枝外,没有正常的绿叶,只有很少几个退化了的小鳞片叶,生于花梗的基部。也有人称她为"金锁匙"、"茶匙草"、"芋菰草"。花期在8-10月之间。
为列当科植物东野菰Aeginetia orientale L.的根、花。分布于我国浙江地区。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小儿高热,骨髓炎,疔疮,毒蛇咬伤。
东野菰为一年生寄生草本,高15-40(-50)cm。根稍肉质,具树状细小分枝。茎黄褐色或紫红色,不分枝或自近基部处有分枝,偶尔自中部以上分枝。
东野菰的花萼一侧裂开至近基部,长2.5-4.5(-6.5)cm,紫红色、黄色或黄白色,具紫红色条纹,先端急尖或渐尖,两面无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