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蜜蜂蛰伤很少引起全身症状,仅有轻微局部症状,无需特殊处理。若为蜂群或黄蜂蛰伤,则可能引起全身中毒反应。
蜂毒内含有蚁酸、神经毒素、磷脂酶A、透明质酸等过敏原。蜂尾部末端有一对毒囊和一根毒刺,毒刺刺入皮肤时即将蜂毒注入伤者体内。若为蜜蜂蛰伤,其毒刺留于刺伤处,黄蜂蛰伤人后其毒刺可收回,继续蛰人。
蜂毒进入人体后,可与体内的免疫球蛋白结合,产生一系列反应,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压下降。
最好穿戴浅色光滑的衣物,因为蜂类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如果有人误惹了蜂群,而招至攻击,唯一的办法是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反向逃跑或原地趴下。千万不要试图反击,否则只会招致更多的攻击。
如果不幸已被蜂蛰,可用针或镊子挑出蜂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用氨水、苏打水甚至尿液涂抹被蛰伤处,中和毒性。可用冷水浸透毛巾敷在伤处,减轻肿痛。
外出郊游,如被蜂蜇伤,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应引起重视,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轻度蜂蛰伤后仅表现为蛰伤局部红肿、疼痛、瘙痒、少数有水疱或皮肤坏死。一般来说,数小时后症状即可消失、自愈。
蛰伤重者可迅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以至肌肉痉挛、昏迷,甚至休克、肺水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后可因心脏、呼吸麻痹而死亡。
部分对蜂毒过敏的患者,在蛰伤后可立即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甚至支气管痉挛,重者可因过敏性休克、窒息而死亡。
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位,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如果身边暂时没有药物,可用肥皂水充分洗患处,然后再涂些食醋或柠檬汁。
如果发生休克,在拨打“120”电话后或去医院的途中,要注意保持伤者的呼吸畅通,并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等急救处理。
被毒蜂蜇伤后,往患处涂氨水基本无效,因为蜂毒的组织胺用氨水是中和不了的。黄蜂有毒,但蜜蜂没有毒。被蜜蜂蜇伤后,也要先剔出断刺。在处置上与黄蜂不同的是,可在伤口涂些氨水、小苏打水或肥皂水。
被蜂蜇伤后,其毒针会留在皮肤内,必须用消毒针将叮在肉内的断刺剔出,然后用力掐住被蜇伤的部分,用嘴反复吸吮,以吸出毒素。
1.蜇伤后要首先检查患处有无毒刺折断留在皮内,可用镊子拔出断刺,然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将毒汁吸出。蜜蜂蜇伤后毒刺易折断在皮内,其它蜂蜇伤一般不折断毒刺。
2.局部外搽10%氨水或虫咬皮炎药水,也可用5%~10%碳酸氢钠溶液冷湿敷可减轻疼痛,或用季德胜蛇药片开水化开调成稀糊状涂于皮损处。民用间鲜马苋或鲜夏枯草捣烂敷在患处,有较好的消炎止痛作用。
3.若疼痛明显,取1%盐酸吐根碱水溶液3 ml,加2%利多卡因在蜇伤近端或周围皮下注射,可很快止痛消肿。
4.如出现全身反应或明显的皮肤红肿、水疱时,可口服抗组胺药及皮质固醇,也可服用季德胜蛇药片。
若出现心悸、虚脱、呼吸困难或有休克症状时要及时组织抢救。
目前,正是外出踏青赏花时。不过,大家在赏花游玩时要注意防止被蜜蜂蜇。市某医院急诊科主治医生赵医生表示,被蜂蜇会局部出现疼痛、红肿、灼热感,还会出现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以进行紧急处理,一般这些症状在数小时至1—2天内能消失。但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就医。
“通常,女性使用的化妆品的气味容易引起蜜蜂的注意。此外,酒类、大蒜等具有很强挥发性特点的东西,也容易受到蜂类的反感。”赵医生说,“一旦蜜蜂接近身体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应立即停止活动,等蜜蜂自行离开。如果不慎遭受蜂蜇,要立即拔出毒刺,用碱性肥皂水、洗衣粉等冲洗伤口,切不可用手挤压伤口,以免毒液扩散。同时,外出赏花时,尽量不要穿鲜艳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