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痉挛是一种高温中暑现象。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现象。
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缓解。热痉挛通常是受热导致虚脱的第一次警告,过度劳累之后,胳膊、腿和腹部等处的肌肉都会发生这种痉挛,一般由于身体盐分缺乏而引起(因为流汗过多,特别是食盐不足时)。
热痉挛多发生在儿童,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绝大多数5岁以后不再发作。患儿常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儿童一旦发生惊厥,家长比较紧张,但需注意告知家属,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比较难以确定病因,
所做的检查比较多,普通脑电图、动态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看是可以抓到异常放电波。其次脑部的影像学检查,例如头部CT、磁共振等检查,注意是否有占位或出血等病变。第三,血液方面的相关检查,例如常规的血尿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气离子分析,病原学相关检查,注意是否为其他疾病,例如肾衰,瑞氏综合征,低钙、低钠血症等离子紊乱造成的抽搐。最后必要时需做腰椎穿刺术,明确是否为颅内感染。
尤其为发热时抽搐,一定要区分开是颅内感染还是普通的热性惊厥,防止延误病情,造成神经系统后遗症,挺麻烦的。即使一次做完没有问题,也要注意下次再次发热时是否出现抽搐,必要的时候,有些检查需要重复做,甚至最后进行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儿童的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难。
热痉挛有时会突然脸色发青,感到头痛、恶心、头晕并发生痉挛。对这种病如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以至于意识消失,最后死亡。
皮肤干热发红,头痛作呕兼口干,小便量少,呼吸浅速,脉强而快,体温很高,最后患者会神志不清昏倒(这时患者的血压会急升,原因是红血球的带氧功能因过热而低下,血氧不足但血量却仍足够,身体只好命令血压加高来维持血氧含量。
热痉挛多发生在儿童,首次发作年龄多于生后6个月至3岁间,绝大多数5岁以后不再发作。患儿常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热惊厥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其他伴发育出疹性疾病、中耳炎等疾病,但绝不包括颅内感染和各种颅脑病变引起的惊厥。
分型多为单纯性和复杂性。单纯性一般发作一次,且发作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但复杂性热惊厥发作多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常常为部分发作,而非全身强直性发作。复杂性热惊厥要积极寻找病因,注意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漏诊。
在热而湿度高的地方,长时间地活动,有时会突然脸色发青,感到头痛、恶心、头晕并发生痉挛,这叫热痉挛。对这种病如不及时处理,会进一步发展,以至于意识消失,最后死亡。
急救措施:
1.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然后再喝些凉开水或盐水。
2.如意识丧失,痉挛剧烈,应让患者取昏迷体位(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同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3.如虚脱者苏醒,也应抬送医院,严禁让患者自立行走,更禁用阿托品以及催眠、镇静等药物。
注意事项:让热痉挛的患者喝凉的盐水,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杯水中加一匙盐)。由于热痉挛时大量出汗,身体丢失很多水和盐分,血液浓缩,循环不良。这时,盐水是救命水,应当立即补充。
热痉挛常与日射病混同。但本病的显著特点是皮肤粘湿,体温不高。其处理多少与日射病有些不同,一定要加以区别。而且凡长时间在温度高的环境中劳动时,都应多喝盐水,预防发病。
如有条件,可给轻度患者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水等药品。
热痉挛就是发热引起的抽搐痉挛。尽量避免孩子发热。预防发烧诱因感冒,腹泻,惊吓感染炎症等因素孩子大了这些症状慢慢会改善的。
原则上,孩子正在抽搐的时候,看起来很危险,彷佛性命就快没了,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抽搐多半会自行停止,不仅没有生命危险(即使有,机会也是非常的低的),不至于对脑细胞造成伤害,所以“小儿热痉挛”可以算是一种非常良性的临床状况,几乎不会对小孩造成任何伤害与留下后遗症。
盛夏期间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教室应开窗使空气流通,地面经常洒水,设遮阳窗帘等。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不宜在炎热的中午强烈日光下过多活动。加强个人防护,戴遮阳帽、饮消暑饮料。有头痛、心慌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饮水。
当小孩在抽搐时,必须立即把身体翻转成“侧卧”的姿势,以免口腔的分泌物呛到气管内。正在抽搐时,嘴巴与牙齿通常会咬得很紧,这时不要尝试用任何方法将紧闭的牙关撬开。需要做的事是在旁边静待小孩抽搐停止,直到意识完全恢复为止(期间可不必急着送医)。
由于“小儿热痉挛”的发作频率并不很高,而每次发作的抽搐多半会自行缓解,因此原则上并不需要积极的予以治疗。不过如果发作的频率很高或是每次发作都带给家人照顾上的莫大困扰,也是可以考虑药物治疗的。而药物的治疗方式有二:
1、是仅在发烧开始的头两天,由肛门灌注抗痉挛药(这是帮我家宝宝看诊的住院医生开立的处方药物)。
2、是平时即口服抗痉挛药,长期服用一至二年,以预防“小儿热痉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