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圆圆脑袋、小小伞盖的蘑菇从山间的树丛里冒出头来,长相煞是惹人喜爱,就像山间的精灵。春天春风送暖百花吐蕊,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人们去山间、田野间踏青时,往往会被这些山间的精灵吸引。每年3—4月份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中国食品饮料网记者提醒市民在外采食蘑菇需谨慎。
根据数据显示,每年3—4月份,是蘑菇的生长期,而这个时期也是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期,其中不乏中毒死亡的案例。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已知具较明显毒性的毒蘑菇种类多达400多种,我国约有200多种,其中广东就有100多种。
白毒伞又称致命鹅膏,是引起中毒死亡率最高的蘑菇之一,它的毒性非常强,通常出现在山区、植物园等潮湿杂草丛生的地方,在广东多个地区都有白毒伞“出没”。广东98%的毒蘑菇中毒死亡案例均是源自吃了白毒伞。约50克的白毒伞即可使50公斤的成年人致命。
每年春季,是各类蘑菇生长旺季,但是也是毒蘑菇频繁“出没”的季节,田野、山间、路边都可能会见到一些毒蘑菇的身影,不少市民就按照民间的方法用颜色或者外形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其实凡事都有例外,有的毒蘑菇和食用菇长相十分相似,让人难辨真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来分辨。即使是无毒的蘑菇,也有可能会引起中毒危险,因为蘑菇是生长在野外,有毒的蘑菇和无毒的蘑菇往往可能混杂生长,无毒蘑菇容易受到毒蘑菇菌丝的“感染”,成为有食用隐患的蘑菇。
蘑菇的种类很多,有几百种,无毒素的蘑菇,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可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桌上的佳肴,但是,在我国有100多种蘑菇是有毒的。有毒蘑菇和无毒蘑菇外观很相似,没经验的人很难分清,加之吃蘑菇的人猛增,需要量增加,采集量也随之增加,采摘时难免有毒蘑混杂在无毒蘑中,食后就会引起中毒。
不同的毒蘑菇含有多种类型的剧毒毒素,即使是微量吸收入血也很危险。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心脏和大脑,比其他的食物中毒来势凶猛。
进食后约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呕吐、泄泻、腹痛等症状。中毒轻的,大约在24小时内自愈,但病人身体往往因吐泻而脱水;中毒严重的,还会出现体温下降、血压下降、小腿抽搐、休克、昏迷、尿少或无尿。
进食后不久,就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泄泻、出汗、流口水、瞳孔缩小、昏迷,严重的因呼吸停止、心跳停止而死亡。
主要表现为头晕,烦躁不安,幻听幻视,狂躁打人,自言自语,精神错乱,或一会儿痴呆,一会儿兴奋,类似精神病症状。
由于红细胞破坏出现贫血、酱油色尿、全身及眼白黄染、肝脾肿大、皮肤瘀斑、吐血、便血。
进食6~1 2小时后,先出现吐泻、乏力、不想吃东西,之后出现黄疸、出血,更严重者会烦躁、抽风、昏迷,最后因脑神经麻痹或肝坏死而死亡。
误食毒蘑菇后大多大约经过0.5-0.6小时的潜伏期出现恶心、呕吐、剧烈腹泻和腹痛等症状,可伴多汗、流口水、流泪、脉搏等表现,和(或)黄疸、贫血、出血倾向等体征,少数患者发生瞻妄、呼吸抑止,甚至昏迷、休克死亡。 中毒后,对于个人而言,没有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呼叫救护车急救。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并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为减少毒素的吸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随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可反复多次。
催吐后,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中毒者饮用盐水和加入食用糖的“糖盐水”,以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毒素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
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200~300ml或1%硫酸镁200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硫酸铜,吐根糖浆,注射盐酸阿朴等药用催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蕈俗称蘑菇,是一类高等真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有的还能药用,但也有些蕈类含有毒素,误食即引起中毒。
切勿采摘自己不认识的蘑菇食用,毫无识别毒蕈经验者,千万不要自采蘑菇。蕈中毒的临床表现虽各不相同,但起病时多有吐泻症状,如不注意询问食蕈史常易被误诊为肠胃炎、菌痢或一般食,毒蕈 物中毒等。
故当遇到此类症状之病人时、尤在夏秋季节呈一户或数户同时发病时,应考虑到毒蕈中毒的可能性。如有食用野蕈史、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不难确定。如能从现场觅得鲜蕈加以鉴定,或用以饲养动物证实其毒性、则诊断更臻完善。
应及时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以迅速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尤其对误食毒伞、白毒伞等毒蕈者,其发病时当已踞食蕈6小时以上。但仍宜给予洗胃、导泻等治疗。洗胃、灌肠后导入鞣酸、活性碳等可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应通过科学普及教育,使群众能识别毒蕈而避免采食,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疣,斑,沟裂,生泡流浆,有蕈环,蕈托及奇形怪状的野蕈皆不能食用,但需知有部份毒蕈包括剧毒的毒伞,白毒伞等皆与可食蕈极为相似,故如无充分把握,仍以不随便采食野蕈为宜。当发生毒蕈中毒病例时,对同食而未发病者亦应加以观察,并作相应的排毒,解毒处理,以防其发病或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