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冠(Obregonia denegrii )又名帝冠牡丹,它的命名是为了纪念阿尔瓦罗·奥布雷贡(1880-1928),帝冠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的仙人掌类珍稀品种,植株的疣以几何图形有序排列,是难得的仙人掌类精品,同时也是仙人掌类代表种之一。
帝冠的植株单生,属小型种,是仙人掌类植物中的著名硬质代表种。植株扁球状,球茎直径可达15-20厘米,茎部含有多种生物碱,其取物已被证明具有抗菌活性。
帝冠具有粗大锥形肉质根;主根明显,入土很深,一般有1至5条主根;侧根根系较密,十分发达,在原产地的野生植株常有只靠根系就侧长甚至倒长在石缝中的。灰绿色三角形叶状疣突在茎部螺旋排列成莲座状,疣突背面有龙骨突。
疣基部宽1.5~2.5cm,长1~1.5cm,肉质坚硬,刺座在疣突顶端,新刺座上有短绵毛,一般刺座长有刺2~4枚,刺较小,长1~1.5cm,刺细针状稍内弯,黄白色,早落。老株刺更易脱落,球体下部的疣状突起也易枯萎或脱落,形成树皮状的皱纹。
帝冠的花顶生,短漏斗状,花径2.3~3.5cm,花白色或白色略带粉红色。子房花托筒裸露。白色浆果棍棒状,起初埋在顶部绒毛中,成熟后突然伸出;种子黑色梨形,1到3毫米长。
帝冠的花期5到8月。
帝冠光照充分但不直接曝晒,以防曝晒后疣变成暗红褐色、过度干缩而停止生长,有时还易生红蜘蛛。它的价格平民,深受人们的喜爱。
帝冠其生态环境与岩牡丹属的种类相同。帝冠种植较为困难,由于帝冠根部粗大,且根系十分发达,故盆栽应采用深盆,盆土以赤玉土、粗沙、碎砖和少量骨粉或为好。盆底多垫瓦片,有利于排水。
帝冠生长极为缓慢,实生的幼年植株(4年生和4年以下苗龄)生长更为缓慢,一般要经过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正常生长后才看的出有明显生长的迹象。成年植株一般约3—5年换盆1次,盆不宜过大。生长期可充足浇水,需充足阳光。
帝冠适应性较差,切忌盆土积水,否则极易腐烂。每月施肥1次。白天气温24—29℃,晚间16—18℃是生长适宜温度。冬季要求冷凉,但不能低于5℃,盆土保持干燥,否则在低温湿润的环境下极易腐烂。
帝冠繁殖较为困难,常用播种和嫁接繁殖。接下来介绍帝冠的注意事项:
以5-6月进行最好,用室内盆播,室温要控制在22—24℃,播后7-8天发芽,但是实生幼苗生长较成年植株更为缓慢,而且母株种子结实率非常低,必须异花授粉,在一般情况下较难结实。
果实成熟初期很长,成熟的果实也有一大半是没有种子或是未成功受精的,故帝冠的播种发芽率非常低,种子发芽后的头一年死亡率很高,原因是帝冠幼苗的适应性比成年植株更差,种植中稍有不慎(如过干或过湿),幼苗就会死亡,所以帝冠实生苗极为难得;生长正常的情况下2年生的实生苗直径会达到3-5毫米,到第5年以后植株抗性增强、生长速度变快,管理相对较为容易;实生苗从播种到首次开花约需要8到10年。
一般在6-7月进行,砧木以量天尺和草球为好,接穗采用帝冠成年植株截顶促生的子球,由于帝冠肉质坚硬干燥,操作要快。帝冠嫁接死亡率非常高,在嫁接后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可提高成活率,但一旦砧木受伤死亡或球体过大需要落地时,落地的接穗极难生根,即使日常严格管理,也需要3年左右才会发根,一旦管理疏忽接穗就会死亡,所以一般在落地后不久接穗就会因无法生根而干死或水分太多而腐烂,故不推荐嫁接繁殖。
帝冠在人工养殖中也产生了大疣、小疣、长绒、锦斑(黄绿相间、纯黄、纯白、红叶)缀化变异等园艺品种,帝冠同时也位列仙人掌类花卉四大名种之一。
帝冠原产北美墨西哥东北部的塔毛利帕斯州维多利亚城附近山区,当地阳光充足,地势开阔,土壤主要是干旱贫瘠的石灰石沙砾质,透气性极佳。帝冠生长极为缓慢,在原产地已濒临灭绝。
帝冠植株单生,属小型种,根粗大,变态茎形如陀螺,瘤状突起呈三角形,坚硬,呈几何形有序排列,非常特殊,是仙人掌植物中的代表种;盆栽帝冠可点缀窗台、书桌和案头,作为小摆设,是很难得的仙人掌类珍品。
帝冠是世界公认的一级保护植物之一,已被载入濒危植物红色名录和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帝冠在阴雨天切下的接穗还要以硫磺粉或木炭粉涂抹处理并用电吹风快速吹干伤口。接穗上砧木或髓心的伤口愈合後方可置于略潮润的沙上或是置于阴处刚生根的接穗不要急于过多浇水,因此时接穗的根系较弱,过多浇水必然会引起根系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