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根天线不像之前“Magic Trackpad 的设计”那样方便收纳而让包装盒变得不小——这也让包装盒背后有足够的空间罗列出产品的特色功能,除了设置简单、家长控制这些常规路数之外,微信好友 Wi-Fi 和配合其它硬件设备来实现远程下载、媒体文件共享等都是值得一看的部分。
到了这一代,Magic Trackpad 的影子已经逐渐淡化,现在的小米路由器 3 虽然正面看还是一块倾斜的板子,但从底部来看更像是飞碟形设计而不是一块 pad,这是为了散热考虑——在强调性能的同时,稳定性是更重要的事情,小米路由器 3 整个底部都用来散热(官方介绍 411 个散热孔),后部网口位置上面的三条细长的凹槽也是散热的功能(一开始还以为是存储卡卡槽),在官方的介绍当中,不同向的开口形成了一个“自然散热风道”,它和 128MB 的运行内存一起共同保障多设备的稳定连接。
从外观上来看,小米路由器 3 沿袭了小米路由器一贯简洁的设计风格,白色的机身加上 4 天线设计,从侧面看机身很薄。后部分别是 USB、以太网以及电源接口,遗憾的是接口偏少,只有一个百兆 WAN 口和两个 LAN 口,机身的散热孔隐藏在底部。
首先最直观的就是四天线设计,相比于之前的小米路由器 Mini,小米路由器 3 升级后的 Flash 配置也让路由器的运行更加稳定,减少了重启的次数。2.4G 与 5G 的双频配置也几乎是如今智能路由器的标配,
相比于外观,繁琐的设置才是每次我在选购路由器时候最为顾虑的地方,拿到小米路由器 3 后,一开始本来也担心这一点,但设置的过程还是比较简单。
为路由器插上电源,接上网线,之后便可以从手机端搜索到 “Xiaomi” 开头的网络信号,点进去后手机会自动弹出设置网页,只要跟随网页输入运营商的用户名密码(有些运营商的网络不需要)、为 WiFi 信号设置用户名密码,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安装非常简单,连上电源、插上网线(后部蓝色网口),路由器就进入状态。我们可以用小米路由器专门的 app 来管理,不过实际上在手机上就能直接完成设置。以 iPhone 为例,搜索局域网找到“xiaomi”开头的热点(有两个热点,分别是 2.4G 和 5G,都可以用),加入进去,系统自动弹出网页版设置界面,输入你想要的热点名字、无线网密码以及管理密码,两三步就能完成基本设置,都不用像过去那样自己去处理 192.168. 那些什么的,非常的简单。
要使用更多功能的话,就通过 app 来管理了,包括接入设备(并可以对每个接入设备进行专门管理)、在连接存储设备(比如 U 盘)之后通过迅雷或者小米自家的资源库来进行下载,以及更多的工具都一目了然,一键加速、智能限速这些都可以直接打开;我们可以设置在某一个时段自行进行升级或者通过自动重启来保持路由器的最佳状态;另外在设置之后,如果有蹭网的嫌疑,路由器会通知到 app 上让管理者知晓。
小米路由器3正式发布,采用4根天线设计,售价仅149元。
在作为路由器最重要的网速方面,其实现在市面上的产品速度都基本相差无几,但小米路由器 3 在这当中还是体现出了优势。我们用 WiFi Explorer 来简单看了一下数据,同样放置位置的苹果 AirPort Time Capsule 在 2.4G 和 5G 两个频段数据都大幅落后于小米路由器 3,此前我们用过 TOTOLINK A850R,这可能是最近一两年我们用过信号方面最好的路由器之一(当时我们对比的是同样非常棒的华为立方,TOTOLINK 虽然配置界面很古老,但网络信号胜出),对应数据来看也略低于小米路由器 3。
在家庭环境下,小米路由器 3 要搞定基本的需求完全没有问题,闲置不用的移动硬盘或者 U 盘可以直接插在路由器上,然后在 app 里进行视频资源在线搜索和下载——很多路由器也内置了这一类功能,小米算是做得相当简单易上手的一家。而如果在公司环境,支持多到 126 台设备的同时连接以及全向高增益 4 天线设计意义都很重大,一定要说不足之处的话,可能就只是它没有专门的挂墙设计了。